(原標題:韓國還在賭嗎?)

“韓國政府沒有理由與中國反目爲仇,也不願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據韓聯社25日報道,韓國外交部長樸振當日在一檔節目中,對韓中關係做出了最新表態,並表示韓方將繼續加強與中方的戰略溝通,增進雙邊友誼。

韓國還在賭嗎?

韓國外交部長樸振 資料圖 圖源:韓聯社

而就在十多天前,韓國政府剛“怒不可遏”,直指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涉韓政策言論不當,令韓國國民不悅”。

事件的源頭是,邢海明大使在會見韓國在野黨領導人時發出基於事實的警告,“有的人賭美國贏、中國輸,這顯然是誤判,沒看清歷史大勢”,“現在賭中國輸的人今後一定會後悔”。這樣一席話,立刻刺激到了韓方的神經,在一些人大做文章之下,中韓本就緊張的關係再次觸及冰點。

短短兩週後,韓方的態度突變,究竟是看清了歷史大勢,還是在緊跟美國的步伐?

“沒有理由與中國反目”

在上述節目中,樸振強調,本着互尊互惠的精神推動韓中關係成熟健康發展是尹錫悅政府的基本立場。

此外,樸振又就邢海明大使日前作出涉韓發言引發爭議一事,重申原有立場,將其定義爲“違背外交官本職的行爲”。

那韓方在面對外交紛爭時,又是如何履行“職責”的,不禁令人好奇。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本月18日至19日訪華,並在此前後同樸振通話,隨後更是單獨派出陪同其訪華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前往韓國,介紹訪華成果。

報道稱,樸振將美方說明的核心內容總結爲,“穩控美中關係,力爭推動雙邊關係朝着競爭與合作的方向前進,而非對抗與矛盾”。然而他的總結中,還省略了一些關鍵信息。

韓國還在賭嗎?

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訪韓 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韓媒報道,21日,克里滕布林克分別與韓國外交部次官補(部長助理)崔泳杉、第一次官(副部長)張虎鎮進行了會面。除了美中關係之外,雙方再次提及了今年5月以G7峯會爲契機舉行的韓美日首腦會談,以及今年4月韓美領導人會談形成的成果文件之一——《華盛頓宣言》。

雙方一致決定,爲快速推進宣言內容,將盡快召開新設立的“核諮商小組”(NCG)會議,以及延伸威懾戰略協商機制(EDSCG)會議。

而針對《華盛頓宣言》中方已多次表態,這是美方爲實現一己地緣私利之舉,與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背道而馳,只會挑動陣營對抗,加劇半島緊張局勢,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完全無助於化解衝突、增進互信,中方堅決反對。

顯然,韓國並未真正重視中方的態度。

與此同時,在上述會面中,韓美一致認爲朝鮮無核化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並敦促中國爲此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一面期待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起到關鍵作用,另一面又對中方的表態充耳不聞,還頻頻在臺灣等問題上挑戰中國底線,韓方此舉,堪稱分裂。

“應儘快修復與中國的關係”

就在樸振表示“增進雙邊友誼”之際,一些韓國航空公司卻開始暫停部分韓中航線。

韓聯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大韓航空、韓亞航空等韓國航空公司將在整個夏航季暫停部分韓中往返航線。雖然兩家航司均表示,同一時期還會有其他航線的恢復或增加,但報道指出,暫停原因與近期韓中關係遇冷,往返於兩國間的乘客數量增長緩慢密切相關。

上述報道稱,3月10日,中國公佈了第二批恢復出境團隊旅遊的國家名單,韓國並未入圍。根據韓國國土交通部的航空統計數據,今年1月至5月,前往中國的旅客人數爲120.6374萬,僅爲2019年同期乘客人數(721.338萬)的16.7%。

韓國還在賭嗎?

大韓航空 圖源:韓聯社

緊跟美國步伐的回報還沒等到,代價卻搶先一步到來。

15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第一批訪華議員團一行7人抵達北京。在隨後召開的記者會上,議員洪翼杓表示,議員團向中方提及了出境團隊遊對象國名單不含韓國的問題,中方承諾將積極考慮把韓國列入出境跟團遊對象國。

當然,中方的承諾也必然是建立在韓方表現出溝通誠意的基礎之上。自今年4月,韓國總統尹錫悅發表不當涉臺言論之後,中韓對話幾乎停止,關係持續惡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5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越是在雙邊關係面臨困難的時候,兩國政府和各界人士越要加強溝通,共同爲推動中韓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伴隨着布林肯訪華,韓國國內出現了不少呼籲修復對華關係的聲音。

《韓民族日報》日前指出,在嚴重矛盾和緊張局勢下,中美都明確表示管控局勢,積極開展對話,其他主要國家也紛紛與中國展開密集外交活動,這與不顧風險的尹錫悅政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持續對抗的中美突然轉向對話,韓國又會站在哪裏呢?韓國國民對尹錫悅的外交動向感到不安,這種擔憂要持續到何時?希望尹錫悅能夠正視國際局勢。

另據《韓國先驅報》援引專家的話稱,韓國應該儘快修復和中國的關係,最好在今年年底前。韓國世宗研究所研究委員鄭載興表示,首爾需要改善與北京的關係,雖然這種改變需要付出代價。

這一次,究竟是該明辨是非,還是繼續在錯誤道路上走下去,就看剛釋放出積極信號的韓國會如何選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