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26日訊(記者 史思同)今日上午10點,大連銀行5筆不良資產債權在阿里拍賣平臺公開掛牌轉讓結束。

據瞭解,該債權轉讓起始價爲9.214億元,相較其本息合計的價值而言約爲3.76折出售。但最終除了吸引到12人設置提醒及1000餘次圍觀以外,卻沒有一人報名,以致最終流拍。

對此業內人士認爲,這正是大連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的體現。未來隨着國內經濟穩步復甦,企業經營改善以及積極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有助於其盈利等各方面進一步改善。

實際上,大連銀行不良率等指標雖長期處於較高水平,但隨着近年不良資產處置取得一定成效,其不良率已經從2020年的3.94%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2.43%。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資產質量有所改善的同時,大連銀行在經營業績方面卻不容樂觀。財聯社記者縱觀該行近十年的財務數據發現,其業績規模十年來不進反退,今年一季度營收、淨利更是同比下降達30%左右。

3.76折轉讓5筆不良資產債權

具體來看,上述5筆不良資產債權債務人分別爲綏化壹言置業有限公司、大連軸都新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錦聯地產集團有限公司3戶,債權本金共約18.35億元,未償利息約6.16億元,本息合計約爲24.51億元。以此計算,該債權此次轉讓起始價相當於打3.76折出售。

對於上述債權轉讓,業內分析人士認爲,這正是大連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的體現。他指出,大連銀行一季度營收淨利有所下降,主要受淨息差大幅收窄、加大撥備計提等因素影響。未來隨着國內經濟穩步復甦,企業經營改善並積極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有助於其盈利的改善等。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大連銀行實現營業收入爲10.17億元,同比下降32.36%;歸母淨利潤爲2.02億元,同比下降28.19%。資產質量方面,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爲2.43%,較年初下降了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爲162.32%,微降0.92個百分點。

據瞭解,爲進一步改善資產質量、有效化解不良貸款,大連銀行也在不斷採取相關措施加大處置力度。其中,公開掛牌轉讓不良資產正是主要措施之一。

“拓寬推介渠道,挖掘資產價值。分別與屬地四大AMC和地方AMC建立互訪機制,與淘寶、京東等網拍平臺簽訂合作協議,全面部署不良資產推介工作並充分開展重點處置項目招商宣傳。”大連銀行在2022年年報中指出。同時還包括持續深化改革化險,提高清收挽損質效;細化不良資產分類,強化落地執行;以及強化訴執案件管理,有效防範法律風險等各個方面。

除此之外,大連銀行也在2023年度經營目標中作出規劃,“堅決防控金融風險,做優增量資產、管好存量資產、調整資產結構,加快不良資產處置,提升資產質量”,並將“實現全行業務規模穩健增長、業務結構逐步優化、歷史不良有序化解、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增強、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盈利水平穩步提高”作爲戰略目標。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從資產質量來看,大連銀行不良率等相關指標一直以來普遍處於高位,風險抵禦能力較爲普通。但從趨勢來看,近年來其不良資產處置取得了一定成效,資產質量已有較爲明顯的改善。

數據顯示,2018年-2022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爲2.29%、3.93%、3.94%、2.46%、2.50%;同期撥備覆蓋率爲141.04%、116.05%、120.62%、151.39%、163.24%。今年一季度,其資產質量穩步改善,兩項指標分別爲2.43%、162.32%。

不過據監管披露,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62%,撥備覆蓋率爲205.24%。相較而言,大連銀行資產質量指標仍遠不及行業平均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業績規模十年不進反退

從此次轉讓的結果來看,上述不良資產債權除了吸引到12人設置提醒以及1000餘次圍觀以外,並沒有意向投資者報名,最終也未能成功出手。

對此,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爲,大連銀行近年來業績疲軟,其股東情況也不盡理想,而且這三筆不良資產都是房地產行業,房產行業仍然沒有走出低迷境地。“特別是在地方,要想盤活還需要大量資金,所以無人問津。”

股東方面,從股權結構來看,截至2022年末,大連銀行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僅有兩家,其中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29%爲第一大股東、大連融達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1.05%爲第二大股東。從股權狀態來看,該行前十大股東中有6家所持股權均存在質押或凍結的情況,該6家股東所持股權比例合計爲23.63%。

業績方面,從過往多年的財務數據來看,大連銀行的經營情況並不樂觀,業績規模與十年前相比不僅沒能實現明顯進步,反而出現了倒退。

數據顯示,2013年大連銀行總資產爲2840.34億元,當年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4.05億元、23.17億元。此後多年的時間裏,其營收最高也只達到80億元的水平,同時歸母淨利潤則再未上過20億元。

而到2022年,該行總資產雖增至4720.53億元,但業績規模卻不增反降,全年營收僅爲57.75億元,歸母淨利潤爲6.5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27%、18.79%。同時,2022年末其淨息差也較年初下降了0.52個百分點至1.05%。

“主要是近年來,國內經濟遭遇超預期衝擊,宏觀經濟波動等因素,銀行盈利受影響。”上述業內人士認爲,雖然業績起伏較爲明顯,但在近年複雜的經濟形勢及市場環境下,該銀行仍能保持盈利,基本面穩健,隨着國內經濟穩步復甦,銀行經營狀況有望改善。

同時在東興證券看來,2022年商業銀行盈利增速改善,資產質量表現平穩。展望後續,隨着經濟復甦,重點領域政策持續寬鬆,企業、居民端市場化融資需求改善,商業銀行經營環境、風險預期有望持續改善。

東方證券則在不久前的研報中透露了對未來的擔憂。他認爲,目前國內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牢靠,如若未來經濟修復不及預期,銀行基本面仍然是會面臨信貸需求疲弱、資產質量受損的壓力;同時如若未來政府對房地產行業收緊程度超預期,行業現金流負反饋難以打破,房企信用風險持續釋放,可能會給銀行資產質量帶來擾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