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週三公佈數據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2.6%,降幅較4月份收窄5.6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收窄。1-5月,工業利潤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表示,工業企業利潤延續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顯不足,制約企業利潤進一步恢復,工業企業效益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接下來,要着力擴大有效需求,提高產銷銜接水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推動工業經濟持續鞏固回升。

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裝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5.2%,連續兩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6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分行業看,受汽車銷售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投資收益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汽車製造業利潤增長1.02倍;電氣機械行業受光伏設備、鋰離子電池等新能源產品帶動,利潤增長27.3%。

此外,隨着消費需求不斷恢復,消費品製造業利潤降幅較4月份大幅收窄17.1個百分點,帶動工業利潤降幅收窄2.9個百分點。其中,皮革製鞋、紡織服裝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5倍、47.0%,盈利改善明顯。酒飲料精製茶、食品製造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0.3%、8.4%,增速分別加快8.4、2.9個百分點;醫藥製造業利潤降幅收窄22.0個百分點。

不過, 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影響,石油煤炭、化工等行業表現依然不佳。1-5月,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92.8%,降幅較1-4月擴大4.9個百分點;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2.4%,降幅較前4個月收窄4.9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下降102.8%,降幅較1-4月擴大3.4個百分點。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工業利潤恢復仍然較慢反映出微觀企業經營層面的困難較爲嚴峻。往後看,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恢復仍面臨多重困難,政策加力紓困的必要性增強。

他進一步指出,一方面,預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將於年中附近見底回升,但隨後仍將繼續負增長,價格因素將繼續對工業利潤形成較大拖累。另一方面,儘管疫情放開後工業生產循環趨於暢通有利於企業成本下降,但助企紓困政策力度較疫情期間有所減弱,企業成本上升壓力依舊突出,對利潤改善形成一定製約。

除上述兩方面因素,伍超明還表示,受疫情放開支撐作用邊際趨弱、經營主體預期不穩、經濟恢復動力不足等因素影響,近期國內需求邊際走弱壓力加大,尤其是地產和消費兩大動能修復斜率大概率邊際放緩,也明顯不利於工業利潤修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