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宋婕 陳鋒 北京報道

2023年基金“中考”發榜在即,基金的排名之爭硝煙瀰漫、瞬息萬變。相對於半年度的短期業績,基金更看重的是在三季度如何調倉換股,而基金公司6月的調研動向則被認爲是下半年調倉動作前最重要的一次篩選。

市場的疲弱帶給更多的個股挖掘的時間和空間,截至6月28日,《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發現,6月來基金公司開啓密集調研模式,共調研了403家A股上市公司,涵蓋了半導體、食品加工、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大量股票當前的市盈率都在歷史低谷,而如何尋找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景氣度依然高漲、業績有超預期可能的公司,是當務之急。

平均每天調研101次

Wind數據顯示,6月來,公募基金總計出現在403家上市公司的調研名單中,一個月調研了2834次,每天平均要調研上市公司101次。

匯川技術無疑是近一個月基金公司最關注的個股。通聯數據顯示,6月共有包括71家基金公司在內的208家機構對其進行了調研。

匯川技術是工控龍頭,擁有機器人、工業母機、儲能、新能源車、機器視覺、工業互聯等衆多熱門題材。

當被問及公司正在培育的新的方向有哪些,匯川技術回覆稱,從業務的角度看,公司級的戰略業務包括能源管理和數字化。從市場的角度看,公司正在積極拓展國際化的業務,拓寬市場容量。從產品線的角度,在基於客戶需求的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的範疇,不斷延展氣動、精密機械、傳感器、高效電機等新的品類。

此外,從6月被基金調研總次數來看,充電樁概念股炬華科技、機器人概念股中大力德排名居前,分別爲65次和46次。

從行業板塊調研情況看,機械設備、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和電力設備行業最受基金公司關注,行業內上市公司6月以來獲機構調研次數分別爲53次、44次、32次、32次以及31次,均在30次以上。

基金公司層面,Wind數據顯示,6月以來,參與上市公司調研的基金公司共有152家,其中7家的調研次數在50次以上,35家調研超過30次。

調研次數居前的基金公司也多關注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領域的熱門個股。據Wind數據顯示,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銀華基金、國泰基金、華夏基金、鵬華基金關注度最高的前三隻個股中均包含炬華科技,而中大力德則出現在了鵬華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機構的關注度前三名單中。

明星基金經理現身

知名機構和明星基金經理參與調研的股票成爲關注的重點。

嘉實基金是最勤勞的基金公司,6月進行了95次調研,現身83家上市公司,遙遙領先。其中炬華科技、中鋼國際、鑫宏業是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個個股,涵蓋中特估和新能源概念股。

嘉實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洪流在6月8日現身錢江摩托的現場會議,這隻股票在一季度時並未出現在他管理的9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

中歐基金的周蔚文則在6月13日調研了牧原股份,他管理的中歐新藍籌等5只基金均在一季度對其重倉,合計持有5183.95萬股。值得注意的是,這5只基金在一季度同時對牧原股份進行了減持。

6月2日,賽微電子被機構調研,業內公認的“調研狂人”信達澳亞馮明遠現身其中。2022年年報顯示,他在管的信澳研究優選、信澳星奕持有該股票;他還在6月5日通過視頻的方式調研了飛龍股份,信澳新能源產業和信澳智遠三年持有在一季度位列公司的第五和第八大股東,一季度分別增持了103.28萬股、59.17萬股。

6月11日,泓德基金的王克玉出現在中材科技的調研名單中;6月12日,鵬華基金的閆思倩現身沃爾核材的網絡會議。這兩個個股均未被兩位基金經理持有。

低位下殺不必悲觀

中信證券表示,機構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之前,通常傾向於通過調研手段來獲取上市公司的深度信息。機構調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市場投資者的情緒,尤其頭部基金公司的調研動向往往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整體來看,機構調研數量居前的個股基本面較爲優良,在被調研後的ROE、營收同比、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等財務指標表現較爲優異。從對2019年至今調研的回測結果看,機構調研熱度因子應用於不同策略對於市場牛熊的適應性存在差異,選股策略在穩定市場下表現更優,而行業輪動則在熊市超額收益更高。

國壽安保基金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權益市場再度調整至底部,指數隱含的經濟預期或已經過度悲觀,隨着7月政策窗口期的臨近,市場呈現弱現實與強預期的組合,政策預期的邊際波動或將放大市場走勢,風險再定價將一波三折,市場向上路徑存在複雜性。從配置上看,企業盈利復甦力度較弱疊加剩餘流動性仍處高位,主題股或存在超額收益,但同時需要關注國內刺激政策加碼對順週期、前期賽道板塊的催化。

華夏基金則表示,近期市場利空擾動較多,歷史上事件型衝擊導致的下跌並不少見,低位下殺不必悲觀。實際上目前的匯率已經是16年以來的極低水平,央行政策工具儲備豐富;另一方面預期足夠低,當前經濟、政策、市場情緒三重預期均處谷底,低位下殺風險是有限的。對於板塊方面,主題、政策、調倉三大博弈日趨激烈,市場波動依然較大。分析歷次主線板塊大跌後的走勢,可能會在情緒延續下繼續跑輸市場,但在中期層面只要產業趨勢還在,短期的波動無法影響成長賽道繼續獲得超額收益。比如半導體,在2019—2020年的大跌之後,都能在半導體週期向上的支撐下,繼續獲得超額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