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即將宣佈大消息。

6月29日,關於“阿斯巴甜可能是致癌物”的話題持續發酵,一度衝上熱搜榜首位。當天,有媒體報道,消息人士透露,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機構預計將於今年7月將阿斯巴甜列爲“可能的致癌物”。對此,世衛組織回應稱,將於7月14日就這一話題發表相關內容。

6月29日晚間,國產飲料品牌元氣森林、奈雪的茶緊急回應稱,旗下產品不含有阿斯巴甜。

回到市場層面,2023年全球最牛的日本股市,突然傳來危險信號。6月29日,日本財務省發佈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上週淨賣出544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3億元)的日本股票,爲13周以來首次淨賣出。而在此前,外資一直都是日本股市堅定多頭。

另外,美國銀行也爆出“巨雷”。當地時間6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大舉押注債券市場後,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第一季度末賬面虧損超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00億元)。

阿斯巴甜致癌?

6月29日,關於“阿斯巴甜可能是致癌物”的話題持續發酵,一度衝上熱搜榜首位。

當天,據路透社報道,消息人士透露,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機構預計將於今年7月將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爲“可能的致癌物”。

29日晚間,新京報就此求證世衛組織,世衛組織回應稱,將於7月14日就這一話題發表相關內容,但未透露具體內容是什麼。

阿斯巴甜是最常見的人工甜味劑之一,主要用途是被添加在無糖可樂等飲料中。隨着人們對健康以及控制體重愈發重視,各類無糖飲料也越來越暢銷。

知情人士稱,國際癌症機構將於7月14日公佈這項決定。本月早些時候,國際癌症機構的外部專家召開了一次會議,最終確定了這項決定。

需要說明的是,國際癌症機構依據患癌幾率的高低將致癌因素分爲五類:

1類:對人類有確認的致癌性;

2A類: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

2B類: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3類:尚不能確定其是否對人體致癌;

4類:對人體基本無致癌作用。

據路透社消息,國際癌症機構可能將把阿斯巴甜列爲“2B類”,即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一份關於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大多數人應避免食用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劑。

另外,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JECFA)也在調查阿斯巴甜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該機構於6月底召開會議,並且也將於7月14日宣佈其調查結果。

自1981年以來,JECFA一直表示,在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範圍內,食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該機構認爲,一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喝12到36瓶無糖飲料(具體數字取決於阿斯巴甜的含量),纔會有損害健康的風險。這一觀點得到了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各國監管機構的廣泛認同。

對於國際癌症機構可能宣佈的決定,國際甜味劑協會祕書長Frances Hunt-Wood批評稱,國際癌症機構不是一個食品安全機構,他們對阿斯巴甜的評估在科學上並不全面,而且很大程度基於廣受質疑的研究。

6月29日晚間,國產飲料品牌元氣森林、奈雪的茶緊急回應稱,旗下產品不含有阿斯巴甜。

最牛股市的危險一幕

回到市場層面,2023年全球最牛的日本股市,突然傳來危險信號。

6月29日,日本財務省發佈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上週淨賣出544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3億元)的日本股票,爲13周以來首次淨賣出。

這一數據反映出,在東證股價指數Topix本月攀升至33年高點之後,外國投資者對日本股票的興趣可能正在減弱,甚至開始高位套現、出逃。

回顧此前,外資對日本股市的熱情持續高漲,東京證券交易所公佈的各投資部門買賣數據顯示,今年4月,海外投資者淨買入2.1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78億元)股票現貨,按月度數據來看,淨買入額創出五年半以來的高點。並且,外資在5月、6月份繼續增持頭寸,一度實現連續12周淨買入,爲2013年2月的首次。

在外資瘋狂掃貨的背景下,日本股市一路高歌猛進,一舉邁過33000點大關,截至6月29日收盤,日經225指數報33234.14點,2023年年內累計漲幅達27.36%。

面對持續狂飆的日本股市,外資機構也開始進行做空對沖。據東京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外資已經開始大規模賣空期指。截至6月16日當週,外國投資者合計賣空65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0億元)的股票期貨,創自3月中旬以來的最大拋售紀錄。彭博社分析指出,隨着日股飆升至33年來的最高水平,外資需要賣空期指來對沖。 

另外,日本分析師指出,日本散戶投資者已經習慣了日股反覆觸頂,因此對“追高”策略並不感冒。

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當週,日本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已經連續第12周淨賣出82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13億元)的股票。

美國銀行鉅虧7200億

另外,美國銀行業也突然爆出“巨雷”。

當地時間6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大舉押注債券市場後,美國銀行第一季度末賬面虧損超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00億元),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最大同行報告的未實現債券市場損失。

報道稱,美國銀行正在承擔3年前所做決定的代價,即在債券以歷史性的高價格和低收益率交易時,將6700億美元存款流入的大部分注入了債券市場。

現在,收益率持續上升,債券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美國銀行投資組合中的債券價值暴跌。

相比之下,美國第一大銀行摩根大通、第三大銀行富國銀行分別有約400億美元的未實現債券市場損失,而第四大銀行花旗集團的賬面損失爲250億美元。

FDIC 數據顯示,截至第一季度末,全美近4600家銀行的證券投資組合未實現損失總額爲5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000億元),其中美國銀行的損失佔五分之一。

華爾街分析師表示,市場已經感受到了美國銀行證券投資組合失誤的影響。截至最新收盤,美國銀行股價年內累計跌幅達15%,使其成爲美國銀行業巨頭中表現最差的,相比之下,摩根大通股價年內錄得上漲,漲幅約爲3%。

對此,美國銀行發言人拒絕置評。

近日,美國銀行首席財務官阿拉斯泰爾·博思威克(Alastair Borthwick)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回答了六個有關證券投資組合和潛在損失的問題。Borthwick 表示,美國銀行正在逐步縮減其證券投資,該投資已從2021年末9400億美元的峯值降至第一季度末的7600億美元,縮減投資金額達1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0億元)。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