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彭揚

6月2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10起外匯違規案例,涉及近年來國家外匯局處罰的7家企業和3名個人,涉案金額最高達711.6萬美元,案件罰款金額最高達283萬元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家外匯局持續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常態化開展違規案例通報工作。本次通報10起企業和個人逃匯案例,旨在引導企業和個人通過依法合規渠道辦理外匯業務,提示非法渠道風險,共同維護良好的外匯市場秩序和市場環境。

均爲資金違規流出案例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通報的這10起案例均爲資金違規流出案例。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10起逃匯案例中7起涉及企業,3起涉及個人。7起企業逃匯案例中有6起涉及通過虛構貿易背景方式進行,還有1起是利用多人便利化購付匯額度,以欺騙手段將境內外匯轉移到境外,個案最高罰款金額283萬元人民幣;3起個人通過分拆等方式逃匯,個人最高罰款34.9萬元人民幣。

比如,在寧波利時進出口有限公司逃匯案中,2017年3月,該公司以虛假單證辦理轉口貿易付匯,金額合計711.6萬美元。該行爲違反《外匯管理條例》第十二條,構成逃匯行爲。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處以罰款283萬元人民幣。

在河北籍劉某逃匯案中,2020年1月至7月,劉某利用20名個人名義分拆購匯匯往境外賬戶,非法轉移資金合計99.3萬美元。該行爲違反《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第七條,構成逃匯行爲。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處以罰款34.9萬元人民幣。

精準高效打擊違法違規活動

爲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國家外匯局在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的同時,始終保持對虛假、欺騙性交易的高壓打擊態勢,持續加大對虛假貿易收付和投融資執法檢查力度。

在2023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中,國家外匯局強調,2023年外匯管理重點工作包括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完善外匯市場微觀監管,加快建立“實質真實、方式多元、盡職免責、安全高效”的真實性管理機制。加強非現場能力建設,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

談及下一步工作,上述負責人表示,一是密切關注跨境資金流動情況,持續關注重點渠道、重點主體和重點業務,統籌發揮非現場監測與現場檢查作用,精準高效打擊違法違規活動。二是加大對外匯違規案件的檢查力度,嚴肅懲處分拆購付匯、地下錢莊等虛假、欺騙性交易,同時督促金融機構進一步履行展業職責,嚴把審覈關。三是做好政策宣講服務工作,深入市場瞭解用匯需求,詳細講解外匯便利化政策,切實解決企業、個人用匯疑難問題,不斷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