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的宮燈深夜還在點着,雍正一直在奮筆疾書對臣下的地方奏報進行回覆。光此一項事務,在雍正十三年之間就留下2000萬字,堪稱清代勤政的皇帝。

若如此,雍正給後人的感覺就是朝夕忙碌,片刻不能清閒。然而歷史的真相是,雖然工作勤勉,雍正卻完全做到了勞逸結合,通過相關遺留下來的宮中記錄,形象生動展示了雍正的個人性情愛好。雍正的性格屬於典型的完美主義,凡事要求極高,在細節的注重下,他對許多穿戴和玩物均有相當特色的個人愛好。

雍正手執如意

在穿戴方面,雍正往往是自己設計衣着細節,如當時的宮中資料《活計檔》記載:“奉旨,此宮衣護領喚做,繡的如意雲肩款式不好,孔雀翎亦不好。其四角當放長,袖子寬,可當去窄。中間蓮花頭亦大了,當收小。擺縫兩邊抽高,中間放下……活用秋色、紫色、葵花色、松綠色、魚白色。每樣繡做兩件。畫畫蠻子內有懂得宮衣的,着他畫樣。有不明白之處,可問阿蘭泰。”看雍正這指導專業的語氣,活脫脫的服裝大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雍正戴假髮扮洋人的畫像非常具有特色,不僅如此,雍正十三年下旨:“做像西洋人黑鬍子”一件。八月初三做完送給他,也是他去世的最後一個裝飾品。他對自己的穿衣戴帽極端精緻講究,製作袍服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爾照朕指示,將黑地伏醬色地仗織圓金龍五彩雲蟒袍畫樣看下,不用畫水,不要像大蟒袍樣,亦不要像寸蟒妝緞花樣。”

雍正行樂圖

不僅袍服,就算一個帶子也絲毫不放過:“此四張鞓帶紙樣皆不如意,俱交給海望,着他做二副帶子,只要好,若不如意,朕不依!”

此外雍正有時需要禮佛,這樣的時候就要身着僧人服飾,當時還留下如下記載:“如佛衣,比此佛衣高添二分,寬添二分,另做一件。”除了穿戴,雍正對牀上用品也很在意:“着做楠木牀一張,做結實着。牀上配做半截棉套。牀上做褥子,棉花要實着,不要泡了。錦選活軟些的做方好。”

除此之外,當時宮中已經有了風扇,雍正對這個物件十分喜歡,雖然是人工的,他還是高興的指示說:“爾等做的風扇甚好。朕想人在屋內推扇,不如將後檐牆拆開,生子從牀下透出牆外轉動。做一架,拆開牆洞,照牆洞大小,做木板一塊,以備冷天堵塞。”

在業餘活動中,雍正的愛好相當廣泛,比如喜歡棋子和骨牌等,雖然沒有還原到底雍正與誰下棋,但是從相關資料可以看出,雍正是喜歡下棋的,如太監領旨“照此樣做棋子二分,……一面界畫下大棋用,一面界畫下象棋用,共配做一匣,做緊湊些。”

雍正審美

除了玩具外,雍正對文玩的改造均有自己的看法。

當宮人呈進靈璧石磐,看後他並不十分滿意並迅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此磐聲音甚好,但'太古之音’四字刻法不好,或者改做八分書,或去平。爾等酌量做。再絛子甚長,做短些。架子不好,另換架子。”、“年希堯進的點翠盆景,五盆內有一盆好的,其餘俗氣些。”臣下敢送進來的肯定是多次打磨,但是還是不能讓雍正滿意,可知他的挑剔程度。

從後來雍正大部分文玩的風格大多都以“素淨”爲主,雍正的性格屬於直來直去,簡約而不簡單。

雍正對文玩的最大品評也基於“俗”和“雅”之間:“年希堯進的點翠盆景,五盆內有一盆好的,其餘俗氣些。”可以說,雍正的審美眼光極高極挑剔,這其中有其宮廷成長的豪奢環境有關,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性格所致。

雍正行樂圖

清代的康、雍、乾三代皇帝對鼻菸壺都非常喜愛,這些也都是外來物品,明萬曆時期傳入中國。除了本身解乏功能外,雍正更是將其當做一件工藝品把玩。鼻菸壺在製作商非常考究複雜,從用料到外在藝術設計都有很大的要求。雍正對此都有獨到見解,如:“鼻菸壺口袋甚華麗了,將樸素、文雅些的做幾個。”、“此(鼻菸)盒內西洋畫片擋臉,不好,着改做、收拾。”有的東西雖然喜歡,但是爲了追求完美,則進行全方位顛覆:“照此(綠色玻璃雞鼓鼻菸壺)款式,做紅玻璃。兩頭或少琺琅,或鏨花鍍金,蓋子上的雞改生動些,口子開大些,做水注用。”

雍正是個生活趣味很濃的人,除了處理大量政務外,他喜好各種小玩意,甚至成了唯一解除疲憊放鬆身心的方法。他對外界的風景的喜歡同樣狂熱,由於政務繁忙,沒有太多精力出去遊玩,就叫人在各處安放望遠鏡,獨自瞭望,以此解除政務疲憊。雍正經常叫人做望遠鏡,當時稱之爲“千里眼”。

雍正行樂圖

1732年三月二十日他發下諭旨:“將千里眼多做些備用。詢問做千里眼人,茶晶、墨晶、水晶若做的千里眼,看得遠的多做些。”十多天後,雍正又突發奇想,“這次式樣卻要與鼻菸壺放在一起。”並且明確了千里眼的使用範圍,一部分給軍人使用,一部分作爲賞賜。“賞賜將軍常德無籤千里眼二件,提督哈元生黃紙籤千里眼二件。”至於雍正自己則用來觀覽風景:“命造辦處送來,安放在圓明園萬字房面對瀑布處、蓮花館對西瀑布處、一號房抱廈處、蓬萊洲流杯亭等處,共三十件。”並特別囑咐“掛在柱子上”。

儘管挑剔,難伺候,但是對於一些進呈的物品一見鍾情時頓時開心起來。有一回,看到送來的“畫飛鳴宿食雁琺琅”的鼻菸壺時,非常滿意問:“此鼻菸壺畫得甚好,燒造得亦甚好,畫此琺琅是何人?燒造是何人?”屬下回答說:“此鼻菸壺系譚榮畫的,煉琺琅料的是鄧八格,還有太監幾名、匠役等幾名,幫助辦理燒造。”雍正聽完後即賞譚、鄧每人二十兩銀子,其餘工匠賞銀十兩。

雍正行樂圖

雍正還很喜歡小動物,尤其是鳥和狗,如雍正三年(1725)傳旨:“做鵪鶉籠子一件。”、“着鸚鵡鐵絲籠上配做滑車兩個,以備掛在樹上。”對於狗的寵愛,更是非常細心。經常惦記給狗做一些好衣服:“給造化狗做麒麟衣一件,俱用良鼠皮等毛做。”幾年後,突然又提出:“原先做過的麒麟套頭太大,亦甚硬。爾等再將棉花軟襯套頭做一分,要做小些。”很多時候,給狗做物件他精細到能寸:“做圓狗籠一件,徑皮衣上託掌不好,着拆去。再狗以上的紐拌釘不結實,着往結實處收拾。”

對一些小玩具也很感興趣,或許宮廷生活讓他始終不能成長爲飽經滄桑的男人。與一貫的威嚴、冷峻不同,他似乎更像一個天真爛漫的大男孩。他不僅戴過假髮扮作洋人,還有戴過洋鬍子的事。《活計檔》裏明確記載雍正生命最後一年裏,下發諭旨:“做西洋人黑鬍子”一件。這個《活計檔》記載了一個與史書中完全顛覆的另外一個生活氣息的雍正,甚至是童心未泯。雍正給自己製作了一個叫做“自行虎”的玩具,可以肯定,這是用了物理原理,能夠自動走行的玩具。

雍正行樂圖

雍正三年,傳旨:“做鵪鶉籠子一件”,幾個月後,又命令“着鸚鵡鐵絲籠上配做滑車兩個,以備掛在樹上。”除了養鳥,他還喜歡養狗:“給造化狗做麒麟衣一件”、“給造化狗做紡絲軟裏虎套頭一件。”並且關於如何做寵物的衣物和籠子都提出了較爲精細要求:“做圓狗籠一件,徑二尺二寸,四維留氣眼,要兩開的。”雍正七年突然傳旨:“虎皮衣上託掌不好,着拆去。再狗衣上的鈕絆釘的不結實,着往結實處收拾。”

《活計檔》類似的例子很多,很難想象一個帝國當家人如此繁忙卻在穿戴上如此講究,除了奢侈外,便是完美主義的生動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