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宋婕 陳鋒 北京報道

股市無新鮮事,在賈躍亭赴美6年後,他當年常用的“減持套現再借錢給公司”的操作在A股並未消失,最新的使用者是AI概念股英飛拓(002528.SZ)的股東。

公司董事長、聯席總經理劉肇懷及其一致行動人宣佈減持不超過6000萬股,套現約5億元,再全數借款給上市公司發展。在AI板塊上市公司近期遭集體減持的背景下,這一操作也招致市場的不滿。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一操作不排除是虛晃一槍掩蓋股東減持的真實目的,在投資者面前把利空變利好。

股東成債權人

6月29日晚間,英飛拓披露了股東減持公告。持股5%以上股東、公司董事長、聯席總經理劉肇懷及其一致行動人JHLINFINITELLC擬在未來6個月內,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60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01%。

這些股份均爲公司IPO前取得(含公司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所獲股份),本次減持會將所得資金全部借給上市公司,資金用途包括但不限於日常生產運營、項目交付、債務償還等,利率參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

按照公告當天的收盤價8.41元計算,本次減持計劃或可套現超5億元。這意味着,劉肇懷從公司的股東變成了債權人。

通聯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劉肇懷和JHLINFINITELLC分別持有英飛拓1.99億股股份和1.96億股股份,分別佔公司總股本的16.64%和16.39%,位列第二、第三大股東。

對於劉肇懷如此操作的原因,英飛拓的公告中僅言簡意賅地表示“減持所得的資金將全部借給上市公司”,此外再無提及。

6月30日,《華夏時報》記者兩次追問借錢原因,公司董祕辦人員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爲準。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AI板塊203家上市公司中,年內已有79家公司發佈股東減持公告,佔比近四成,而期間披露股東增持的公司僅有2家。其中九號公司、壹網壹創青雲科技寒武紀等十多家公司股東均是清倉式減持,減持股東中不乏公司實控人等重要高管。

覆巢之下,英飛拓的公告顯然也無法讓市場買賬。6月30日英飛拓的股票開盤接近跌停,最終報收8.10元,下跌3.69%。

“利空變利好”

“當年賈躍亭也是這麼說的。”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這種操作可能是不想讓投資者覺得大股東減持是因爲不看好公司發展,製造出減持是爲了給公司籌錢支持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假象,“想在投資者面前把利空變成利好”。

2015年6月,賈躍亭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樂視,所得合計57億元,是樂視網2014年全年淨利潤的近16倍。他減持後將全部所得借給公司作爲營運資金,並且免收利息。

但2017年樂視半年報一出,賈躍亭自2015年至當期末減持資金借予上市公司最高47億元,累計113億,截至當期末實際借款額爲0,借款全部被抽走。至今他仍在美國。

這一操作也在上市公司中傳承了下來。今年6月20日,崑崙萬維第三大股東李瓊表示將減持不超過3586.8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以公告當日股價計算,該次計劃擬套現最大金額將超22億元。減持後,她將以年利2.5%,把所得資金一半以上回借給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崑崙萬維曾公告稱,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董監高及其直系近親屬,6月15日前不存在減持計劃。

前腳剛披露“要投資,不存在減持”等信息,後腳就有大股東大幅減持。深交所火速對其下發了關注函,要求崑崙萬維向李瓊覈實並詳細說明借款是否構成承諾,是否爲不可撤銷承諾,是否與公司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存在其他協議或潛在安排,並詳細說明該借款的履行方式及時間,公司對借款資金使用是否存在限制。同時,監管層要求公司詳細說明是否有針對上述借款的履約保障措施及若上述借款不能履行時的制約措施等風險應對措施。

負債率超過70%

無論是真減持,還是虛晃一槍,從財務數據來看,英飛拓的債務壓力的確很大。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8.37億元,同比下降37.41%;歸母淨利潤虧損11.00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4.35億元;扣非淨虧損10.96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5.10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8497.40萬元。

到了今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繼續爲負,虧損4844.21萬元,負債率高達72.56%,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爲1.90億元,而流動負債合計28.63億元。

近期接連發布的公告似乎能看出英飛拓在試圖走出這一困境。6月28日晚的公告中,公司及子公司將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不超過4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目前,公司已向中國銀行深圳布吉支行申請了5000萬元的額度,還將申請新增不超過1.83億元,抵押物是公司位於深圳市龍華區觀瀾高新園區的英飛拓大樓,這是其總部所在地。

同一天,英飛拓再發公告,擬籌劃出售所持有的全資子公司英飛拓系統控制權。目前該事項尚處於籌劃階段,交易方式、交易對方、交易價格等尚未確定。

年報顯示,英飛拓系統是上市公司的重要子公司,2022年英飛拓爲這家子公司多筆借款做擔保,其中未履行完畢的合計約1億元。但財報並未披露英飛拓系統的經營狀況,無從知曉是甩包袱還是獲得投資收益。公司董祕辦人員也未對此作回應,再次表示以公告信息爲準。

值得注意的是,近四年來,英飛拓無券商研報覆蓋,上一份研報要追溯到2019年5月。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