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鮎魚“特斯拉”們正加速入華。

“我們已經在歐洲市場開始交付,在美國市場的首批車輛也會在6月23日交付。我們非常高興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進入到中國市場。”近日,在菲斯克發佈的官方消息中,菲斯克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亨利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如是說道。

他還表示:“我們預計中國未來將成爲電動汽車的一個重要增長市場,相信我們的汽車產品將會非常有吸引力。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中國設立一個辦事處,我們計劃今年開設一個交付中心。我相信我們最早可以在明年開始生產,預計每年可能增加75000輛Ocean的產能。”

在這之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毫不吝惜誇讚之詞。“我要大聲告訴全世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不僅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工廠之一,同時造出的車也是全世界品質最好的車之一。”

誠然,中國之於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悉,特斯拉全球2022年共交付13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0%。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2022年交付71.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8%。

就在馬斯克訪華後的第九天,被稱爲特斯拉“兄弟”的美國電動汽車公司Fisker(菲斯克)對外宣佈,將在2023年開設中國交付中心,並在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Ocean SUV。

除此之外,美國的另一大造車新勢力Lucid也開始爲中國而準備。在美國造車新勢力競相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國內造車新勢力們和海外資本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在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贇看來,當下外資車企選擇進入中國市場,主要還是看中國內汽車市場2000萬多輛的基礎盤,以及不斷爬升的新能源滲透率。

“特斯拉”們競相入華

衆所周知,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者衆多,既有“蔚小理”等一衆造車新勢力,又有百度、小米、華爲等跨界入局者,也有諸如智己、埃安等傳統主流車企的“創二代”們。行業已然進入“深水區”。

菲斯克進入中國的優勢有哪些?在6月6日舉行的菲斯克年度股東大會上,中國董事會成員Daniel Foa概述了該公司在中國的優勢。他表示:“首先,中國佔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到2022年約爲2600萬輛,其中電動汽車約爲600萬~700萬輛,約佔25%的份額。

Foa表示:“2023年至今,上述比例已經增長到27%左右。此外,高端及輕奢細分市場的增速快於一般細分市場。菲斯克以其獨特的歷史、功能和設計非常適合該細分市場。”

“中國一直對高質量的傳統國際汽車品牌有着很高的接受度。”Foa補充說:“政府政策和消費者行爲都迅速轉向電氣化。菲斯克是僅有的兩家電動汽車國際公司之一,它們是傳統品牌的可行替代品。這將使我們能夠被列入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選擇名單,但我們的產品功能更豐富。作爲一個新的國際電動汽車品牌,這爲菲斯克在中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記者注意到,菲斯克的領導團隊近期訪問了中國,並會見了上海的相關官員和商業領袖,討論了該地區的合作機遇。對話的重點是汽車供應鏈、物流、倉儲和未來的生產發展。

實際上,除了菲斯克計劃進入中國市場外,美國的另一大造車新勢力Lucid也意欲進入中國市場。6月7日,據界面新聞報道,前集度汽車負責用戶發展與運營的副總裁朱江已經加入Lucid,負責中國市場業務。朱江向其表示,Lucid剛剛開始爲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

留給“特斯拉”們的機會還有多少?鄭贇表示,外資車企若想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必備的要素之一就是要在本地具備完善的售前售後的綜合服務能力。“現在的消費者很看重汽車品牌的服務,如果只是開設一個展廳,做一些進口車的展示,這對他們銷量的幫助有限。”

鄭贇表示,對於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車企而言,他們需要在一開始就做好規劃,是選擇將中國作爲一個新市場做深耕,還是隻作爲企業品牌露出的一個平臺。“如果他們在中國是完整地做售前售後的深入佈局,那麼留給他們的機會還是有的,畢竟他們還是有着比較強的品牌背書。接下來就是落地,要將在中國市場從定價到售後都做好規劃。”

中東押注中國新勢力車企

在美國造車新勢力意欲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備受中東資本的青睞。6月20日,蔚來與阿布扎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根據協議,CYVN Holdings將通過定向增發新股和老股轉讓的方式向蔚來進行總計約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資料顯示,CYVN Holdings是阿布扎比政府持有多數股權的投資機構,聚焦在先進、智能的移動出行領域進行戰略投資和佈局,並致力於與全球該領域的行業領導者合作。

對於與CYVN Holdings的合作,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CYVN的戰略投資體現了蔚來在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獨特價值。此次投資交易將進一步強化蔚來的資產負債表,爲我們在加速業務增長、推動技術創新、建立長期競爭力方面的持續努力提供動力。”

“同時,我們期待將來與CYVN合作拓展蔚來國際業務。蔚來已來,我們將秉承清朗天空的願景,持續推進技術突破,爲用戶提供超越預期的體驗,爲全球更可持續的未來做出貢獻。”李斌透露,與CYVN Holdings的合作從討論到簽署協議僅用三週時間。

CYVN Holdings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Jassem Al Zaabi亦表示:“我們對蔚來的戰略投資來自於我們對蔚來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領先的品牌地位、兼具創新性的高端產品以及技術能力的高度認可。我們很高興與蔚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全力爲蔚來國際業務成長提供戰略支持。我們將與蔚來攜手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和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蔚來並非首家獲得中東資本青睞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就在蔚來官宣上述消息的前一天,許久未有消息的造車新勢力前途汽車也官宣落子中東。根據企業官方消息,前途汽車母公司長城華冠日前與約旦最大的私營公司Manaseer Group(以下簡稱“Manaseer”)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在約旦建立合資公司。

據悉,合資公司將依託當地活躍的經濟環境和Manaseer強大的實業基因,結合長城華冠的技術及生產優勢,把前途汽車的前途K50、K20和K25本地化並服務於中東和北非市場。

此外,根據沙特國家通訊社報道,沙特投資部在6月11日與華人運通簽署一項價值210億沙特里亞爾(約合56億美元,約合401億元人民幣)的協議,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製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今年上海車展期間,高合汽車宣佈以歐洲和中東爲起點,開啓海外戰略。

在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看來,中東資本投資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押注新能源賽道的戰略是正確的。“中東雖然不缺石油,但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全世界的發展共識。如果未來汽車都變成電動的了,那也會給中東的石油收入帶來很大的影響。”

張翔直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位居全球前列,中國的車企在這個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由於起步較早,在某些領域是領先全球的,且現在中東資本投資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門檻較低,但以後可能有很大的回報,所以綜合來看,風險是比較小的。”

行業分化日益加劇

不久前,有關愛馳汽車拖欠員工工資、建議員工自費社保、總部退租等消息層出不窮,其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更是在員工羣被施壓,要求其審批4月社保公積金財務的付款申請。

除了愛馳汽車,作爲行業當年的“四小龍”之一,拜騰汽車也在近期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此番拜騰汽車再度出現在公衆面前,源於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和南京知行電動車有限公司新增的破產重整事項。而這兩家公司是拜騰汽車的關聯公司。

相關民事裁定書顯示,雖然拜騰汽車辯稱仍有“救活”的希望,但法院認爲債權人的權益已經多年得不到保障,因此做出了破產立案的決定。

在張翔看來,未來的造車新勢力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多。“現在已經在淘汰第一批了,未來只有具備做到規模效應的水平,纔有做大做強的可能。”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2020~2022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上一輪競爭告一段落,比亞迪憑藉垂直整合的供應鏈體系、三電技術的積累、插混市場的開拓三大優勢,市佔率領跑行業。

上述研報還表示:“2023年起,市場競爭進入耐力賽階段,絕大部分細分空白市場都已被挖掘,各賽道的競爭激烈程度都有所提升。同時供應鏈環境趨於穩定,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等發力追趕,行業格局仍存變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