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燕南 北京報道

業內一直在呼籲的購置稅減免延續政策終於落地。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發佈《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宣佈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從執行到2023年12月31日延長至2027年12月31日。

對此,業內人士紛紛受到鼓舞,《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理想汽車CEO李想表示:“非常好,直接給出了4年的穩定政策。我們團隊完成2025年公司的戰略目標就沒有任何藉口了。160萬輛/年,5000億元營收,2026年年初驗證!”

據瞭解,爲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財政部此前就出臺了一系列財稅政策。先後三次將該政策延續至2023年12月31日,而與以往“先免一兩年”相比,本次政策直接一次性公佈未來4年的減免計劃。

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認爲,政策提前公佈,能夠穩定企業信心。新能源汽車研發週期通常不少於2年,本次會議決定提前確定未來4年政策總體方向,有利於汽車企業準確判斷政策支持方向,及時調整戰略佈局和產品規劃,同時爲避免政策突然退出導致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對於4年的“窗口期”,業內人士對市場格局的變化也進行了種種預測。“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延續,能夠穩定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加速新能源車對於燃油車的全面替代。對於豪華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更大的利好。”Co-Found智庫新能源行業研究負責人薛雲南向記者表示。除此之外,也有分析稱,我國價格在30萬元以下的汽車市場還未定型,四處強敵,處於博弈階段。購置稅減免期,也能再給一些新品牌新企業更多的機會。

新增“減免封頂”概念——最高減免3萬元

《公告》顯示,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享受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乘用車,設定3萬元的減免稅限額;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享受減半徵收的新能源乘用車,設定1.5萬元的減免稅限額。

6月27日,財政部稅政司、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有關負責人對此做了更爲詳細的案例解釋。舉例來說,李某在 2024 年 2 月 5 日,購買一輛符合《公告》要求減免稅標準的新能源乘用車,以銷售價格 30 萬元(不含增值稅,下同)的新能源乘用車爲例,車輛購置稅稅率爲 10%,應納稅額爲 3 萬元,未超過 3 萬元的免稅限額,所以李某無需繳納車輛購置稅;以銷售價格 50 萬元的新能源乘用車爲例,應納稅額爲 5 萬元,按免稅政策免稅額爲 5 萬元,超過免稅限額 2 萬元,李某可享受 3 萬元的免稅額,需要繳納車輛購置稅 2 萬元。

《公告》中規定 2026~2027 年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同時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 1.5 萬元。舉例來說,張某在 2026 年 3 月 1 日,購買一輛符合《公告》要求減免稅標準的新能源乘用車,以銷售價格 30 萬元的新能源乘用車爲例,車輛購置稅稅率爲 10%,應納稅額爲 3 萬元,按減半徵收政策減稅額爲 1.5 萬元,因未超過 1.5 萬元的減稅限額,按政策規定,張某可享受 1.5 萬元的減稅額,需繳納車輛購置稅 1.5 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新政增加了“減免封頂”概念。有分析認爲,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新減免政策設定減免金額上限、時間期限的主要考慮是既要刺激大衆消費,又希望市場能夠平等競爭,讓市場平穩發展,所以減稅政策這麼多年第一次增加了“封頂”的概念。在繼續推動新能源市場發展、刺激新能源產品消費的同時,也將開啓市場新一輪競爭,對廠家的定價策略以及消費者的購車選擇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之所以採取限額,是考慮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明顯分化,市面上出現了一些高檔豪華車,個別新能源汽車的車型價位已經超過百萬元,應當避免高檔豪華車過多擠佔稅收優惠資源,體現政策公平。

市場格局或生變——33.9萬元的定價成爲“分水嶺”

事實上,根據最新車輛計稅價格公式:按照購車發票上“價稅總計”金額計算,購置稅=價稅總計÷1.13×10%(其中13%爲汽車增值稅稅率),可反推出減免政策可覆蓋車價最高值爲33.9萬元。也就意味着,3萬元的免稅限額所對應的新能源汽車售價爲33.9萬元。

所以有分析預測,在未來幾年,33.9萬元的定價會是一個“分水嶺”。政策對市場發展始終有引導性作用,新政策出臺後,一定會有諸多35萬元級車型向33.9萬元價格內靠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好的政策加持下,針對未來兩年“3萬減免封頂”政策,中高端新能源車企策略也將不斷做出調整。於此同時,在33.9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型在2025年年底前不受限額影響。這可以看出,國家在大力鼓勵新能源大衆化產品消費。

據瞭解,30萬元以下的車型還是佔據多數。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前5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爲242.1萬輛。其中,30萬元以下車型佔比爲86.4%。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公告》對銷售換電模式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計稅價格進行明確。即動力電池與不含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分別覈算銷售額並分別開具發票的,依據購置不含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取得的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載明的不含稅價,作爲車輛購置稅計稅價格。

對於例如蔚來汽車、飛凡汽車等採用“租電池”模式的車企,不同銷售模式直接決定能否享受最高“減免封頂”。以蔚來最新上市的ET5 Touring爲例,高配版本買斷電池價格逼近40萬元,需要繳納部分購置稅,但選擇“租電池”版本,車價就會直降至20萬元級區間,無需繳納額外購置稅。並且,對於主推換電模式的品牌,購買“租電池”版本也更合理。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也認爲,此次購置稅減免政策延續將利好蔚來當前的換電模式。他表示:“提前明確了4年的政策,給了企業中長期規劃提前量;設定減免限額體現了政策公平,同時考慮到了智能化帶來的成本上升,沒有取消高端車型享受優惠政策的資格,支持了智能化方面的技術創新;對換電模式的創新實踐給予了充分肯定,買車租電池的情況下電池價格不計入計稅基價,對換電模式是非常大的支持。”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看來,政策對新能源車,尤其是插電混動車型是巨大利好。“新政將推動企業持續投入升級產品,尤其是當前主流企業保持插電混動和純電雙路線開發的情況下,插電混動車型的競爭將更激烈。”

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受益——預計佔有率增長約3%~10%

事實上,此前財政部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經國務院批准,自2014年9月1日起,對購置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後三次將該政策延續至2023年12月31日。截至2022年年底,上述政策累計免稅規模超過2000億元,預計2023年免稅額將超過1150億元。許宏才表示,初步估算,實行延長政策,2024~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模總額將達到5200億元。

得益於政策的激勵,我國新能源車發展迅速。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到25.6%,連續8年成爲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2023年1~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1%和46.8%,市場佔有率達到27.7%。

但是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仍處在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軌過程中,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上游資源保障能力較弱,基礎設施支撐不足,抗風險能力還不夠強,產業發展面臨的競爭環境壓力大。

對此,今年上半年,多位車企高管曾公開呼籲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或出臺全國性統一支持政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葉盛基認爲,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延續,將對新能源車市增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今年新能源汽車“國補”正式退出後,終端產品的成本壓力和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的支撐作用也顯得尤爲重要。

根據中汽政研測算,此次公佈的政策方案,2024~2027年預計將帶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增長300萬輛、250萬輛、100萬輛、75萬輛,帶動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增長約3%~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