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消息,太和殿廣場上至少4位“皇后”,轉頭漢白玉臺階上幾位“太后”把着通道;現場吆喝直播打賞代摸故宮門釘,說能發財能長壽;展廳裏架起手機做直播,當場賣貨號稱“故宮同款”……這些都是過去故宮博物院裏常見的亂象。

6月30日起正式施行的《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和《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直接對商業拍攝和自媒體直播說“不”。不少網友在故宮的微博平臺下表達了讚許之意,“別把古建當成影視基地,還古建一個清淨”的評論獲得高贊。

記者此前在現場看到,在不禁止商業拍攝的時候,不僅舉起鏡頭就是“皇后”,躲都躲不開,有的古裝和婚紗還有着特別長的大拖尾,往往一個人就要佔據一大片空間;而且一個拍攝團隊往往會長時間“霸佔”最佳拍攝位置,一組定點照拍下來,最短也要十幾分鍾,其他遊客根本無法近前參觀、拍照,直接把故宮變成了私家影棚。尤其太和殿廣場東側的體仁閣前,因直接可以將太和殿作爲背景而備受青睞,短短二十米的距離,往往能同時聚集四五組拍攝。人流高峯時,這裏常常水泄不通。

除了給觀衆帶來極差的觀賞體驗,這些商業拍攝羣體對古建的破壞也是肉眼可見。大的行李箱、營地車的輪子拖拽走在御花園石子路面,反覆碾壓會將小石子擠壓鬆脫,造成地面圖案的不完整或缺失;超長超大的設備或用具在通過過道、牆門等較爲狹小空間時,容易剮蹭牆體和琉璃件,造成構件脫落或殘缺;擺拍時倚靠漢白玉欄杆,時間長了可能會使欄杆鬆脫,甚至帶來人身風險。

最新規定對有可能造成文物古建損壞、影響觀衆參觀安全的行李箱、具有運輸裝載功能的帶輪工具(如營地車、手拖車、滑板車)、大型攝影器材(如落地式三腳架、滑軌、搖臂),都禁止攜帶入院。觀衆可在入院安檢前對所攜相關物品進行寄存。同時,對於老、幼、病、殘、孕觀衆所攜帶的必要的輪椅、嬰兒車等代步工具,只要不是用於運輸裝載物品,都可以正常攜帶進院。

那麼,如何界定商業拍攝?

故宮博物院開放管理處處長房小妹介紹,目前禁止入院的商業拍攝,一是指在故宮博物院不能進行產品拍攝,也就是對商品進行廣告性質的拍攝;二是指攜帶大量服裝、攝影器材、營地車等道具和載具,或長時間佔道進行化妝、換裝、跟拍、聚集等古裝和其他旅拍類的拍攝行爲。“普通觀衆穿着古裝,朋友之間用相機、手機拍照留影,在不影響其他觀衆正常參觀、不破壞古建的前提下,不會被阻攔。”

按照新規要求,一旦發現是商業類拍攝,會採取相應措施加強規範管理。比如要求立即離院,拒不配合的,會交由執法部門處置。事實上,新規剛剛上路,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坦言確實還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比如立即離院的要求,對於觀衆如果願意繼續參觀,我們持歡迎態度;但是商拍攝影師必須立即離院。”

據統計,截至6月30日閉館前,觀衆服務中心存包處共存包895件,全天運送寄存物品18車次。“新規出來後,寄存處的運送壓力明顯加大”,故宮博物院保衛處副處長張維建說。

可以說,故宮正因爲它的獨一無二贏得大家的喜愛。那麼,每個來到這裏的人,有權利享受這份獨一無二的美的同時,也有義務讓這份美永續流傳。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爲何要對商業拍攝說“不”?

編輯:楊虹

責編:張松濤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