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在全球IPO活動維持低迷的背景下,A股市場穩中有進、不乏亮點。

近日,安永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稱,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地緣政治衝擊等因素影響,全球上半年IPO活動持續放緩,共有615家企業在全球上市,融資609億美元,IPO數量和融資額同比下降5%、36%。不過,A股IPO數量保持高位,共有173家公司首發上市,融資2104億人民幣,IPO數量和融資額分別佔全球的28%和50%,再次領跑全球市場。

滬深兩所融資額分列一二

報告指出,2023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173家公司首發上市,融資2104億人民幣,IPO數量同比上升2%,但融資額同比下降33%。其中,從全球市場來看,滬深兩所融資額分列一二。

安永分析稱,缺少超大型IPO爲融資額下降的主要原因。年內A股僅有1家企業融資額超百億,融資額爲110.72億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的3家超大型IPO集資額超過900億人民幣。

分板塊來看,雙創板IPO活動繼續保持領先,創業板和科創板IPO分別列數量和融資額第一。北交所IPO活動表現較爲亮眼,增長最快,共有41家企業上市,數量和融資額同比增長116%和169%。

值得一提的是,專精特新企業占上市新股總數比例繼續攀升。報告期內,專精特新企業佔比爲同期歷年最高。年內上市新股中,專精特新企業近70家。創業板這一指標尤爲亮眼,在創業板首發上市的公司中,約45%爲專精特新企業。

超六成IPO來自工業、TMT

分行業看,2023上半年,工業IPO數量第一,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的IPO融資額第一;工業和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IPO數量及融資額分別占上半年總量的66%和65%。

科創板中,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爲IPO數量和融資額最多的行業。滬市主板的材料行業在IPO數量與融資額的排名中居首。深圳主板、創業板、北交所則是工業行業IPO數量和融資額最多。

安永華中區審計服務主管合夥人費凡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在今年AI科技浪潮之下,大量資本向科技類企業流動。目前科技領域已經出現不少獨角獸公司,這些公司背後站着大量的PE、VC。長遠來看,PE、VC的投資需要有合理的退出途徑,國內的A股市場目前是其首選,也是非常合理的退出路徑。可以預見,不管是從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來看,都將有越來越多的科技類企業推進融資。

從地區來看,按數量計,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和上海分列前五名,佔IPO總數62%。按融資額計,江蘇、浙江、廣東、安徽和北京分列前五,佔總融資額65%。值得注意的是,2023上半年,多家半導體相關企業成功上市推高了安徽省IPO融資額,全省IPO融資額達199億元,創歷史新高。

全面註冊制不代表上市公司門檻降低

報告顯示,2023上半年,IPO整體通過率爲85.28%,與去年同期的89.67%相比略有下降。其中,科創板IPO通過率最低。通覽原因,板塊定位問題佔據重要比例。

費凡認爲,IPO通過率之所以下降,部分原因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出臺的各種規則,進一步明晰了各個板塊之間的定位,所以有一些企業可能排錯隊了,在保薦機構的指導下做了板塊上的調整。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對照着明確的量化指標,重新評定了自身定位,或是觀察了複合增長率等財務指標,決定等一段時間再推進IPO。

“全面註冊制對信息披露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板塊定位劃分更爲清晰。但是這不代表着要放低對上市公司的門檻。我們也可以看到,A股IPO數量並沒有因爲全面註冊製出現暴增。同時目前想要排隊上市的企業,數量和質量都沒有明顯下降。”費凡分析稱。

安永建議,全面註冊制實施後,各板塊定位更爲清晰具體,對上市企業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擬上市公司在確定上市板塊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特別是對計劃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的成長型創新企業來說,行業定位、核心技術、成長性、研發等指標對於企業上市影響較大;同時,建立具有強大根基的可持續業務也是上市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對於下半年A股市場IPO活動的趨勢,安永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逐步企穩,更多提振經濟政策可期,預計2023年下半年A股IPO保持常態化高位發行。同時,隨着全面註冊制的推行實施,上市過程和退市制度均將不斷規範化,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效應日益凸顯,專精特新企業將成爲上市重要力量。(孫小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