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天安人寿的风险处置迎来重大进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下称“金融监管局”)披露了“关于中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开业的批复”,中汇人寿正式成立。

据了解,中汇人寿成立后,将依法承接天安人寿保单负债、有效资产及261家机构网点,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根据公告,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持股比例80%;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保险保障基金”)持股比例20%。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金融监管局发布的保险业最新的偿付能力情况,2022年四季度,有16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C类,而2021年四季度被评为C类的险企仅8家。

中汇人寿正式成立

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中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开业。

批复显示,中汇人寿注册资本为332亿元。其中,中央汇金出资265.6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80%;保险保障基金出资66.4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20%。

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任小兵中汇人寿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批准李源中汇人寿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公开信息显示,任小兵出生于1967年7月,研究生学历。任小兵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非银行司、保险司干部,原保监会中介管理部副处长,华安财险副总裁、公司首席核保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权董事等。2021年,任小兵赴中国建银投资任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李源出生于1962年8月,高级经济师,拥有丰富的保险行业工作经验。李源于2001年加入新华保险,2016年11月出任新华保险副总裁,2022年7月辞职。新华保险正是天安人寿的托管方。

公开资料显示,中央汇金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此前,中央汇金已经多次向问题金融机构注资、参与相关重组。

此次注资的另一方为保险保障基金。截至2022年12月31日,保险保障基金余额(汇算清缴前)2032.9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障基金1244.03亿元,占61.19%;人身保险保障基金788.95亿元,占38.81%。

公开信息显示,保险保障基金先后动用过3次,分别是在新华人寿、中华联合保险和安邦保险的接管和处置过程中,分别注资约28亿元、60亿元、600亿元。

此次成立中汇人寿,保险保障基金出资金额为66.4亿元,为历史第二高。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09年,保险保障基金在注资新华人寿两年后,获利12亿元成功退出;2015年,在注资中华联合三年后溢价超140%退出。

险企评级整体滑落

除了天安人寿,“明天系”旗下还有华夏人寿、易安财险、天安财险3家保险公司,其中,易安财险已经更名比亚迪财险,比亚迪在此前受让了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00%。

事实上,今年2月24日,原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保监会已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瑞众人寿,设立后将依法受让华夏人寿资产负债,承接机构网点及人员,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

可以看到,对华夏人寿的处置方式与天安人寿一样,都是通过分拆重组并新设机构承担险企资产负债的方式,在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化解风险。

近日,华夏人寿的风险处置也迎来新进展。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披露了一则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其中就包括将全面承接华夏人寿的新公司“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相比之下,易安财险处置动作稍显慢些。资料显示,2022年6月和7月,天安财险两次挂牌转让其保险业务资产包,包括天安财险的资产、负债及保险业务,两次均无人问津。截至目前,易安财险并没有进一步的官方消息披露。

近年来,受疫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保险业自身转型调整影响,绝大多数险企在资产负债端两端承压,叠加“偿二代”二期规则转变,偿付能力数据下滑。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局5月19日发布的2022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保险业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风险小的A类公司49家,风险较小的B类公司104家;风险较大的C类公司(即中风险公司)16家;风险严重的D类公司(即高风险公司)11家。

而在2021年四季度末,风险综合评级方面,A类公司有91家,B类公司有75家,C类公司有8家,D类公司有4家。

从整体上看,相比2021年,A类公司数量大幅下滑,C类公司由8家增至16家,D类公司由4家增加7家至11家。

业内人士表示,被评级为D类的险企,未来偿付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的话,或将进一步滑落至准问题险企,甚至将会走向风险处置的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