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彭揚 連潤

多位參會人士7月4日在“債券通週年論壇2023”上表示,“債券通”推出6年來表現良好,已成爲境外投資者跨境配置內地債券的主要渠道,中國在岸債市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高飛表示,正積極研究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其他舉措,包括探索建立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託管行模式、完善境外投資者的風險對沖工具與流動性管理工具等。

“債券通”上線六年表現良好 

“6年來,‘債券通’發展不負衆望。”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裁、債券通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漪說,隨着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債券通”業務或許有波動,但向上發展的勢頭有目共睹。

張漪介紹,“債券通”在2017年日均交易22億元,今年日均交易389億元;2017年“債券通”70%以上的交易是3年期以內債券,今年超過3年期的中、長期債券交易佔50%以上;2017年,參與“債券通”的境外機構178家,今年參與“債券通”的境外機構已超800家;2017年,“債券通”開通了債券二級市場交易,今年一級市場服務、外匯交易服務有序開展,衍生品交易“互換通”也已上線。

“‘債券通’推出6年來表現良好,中國在岸債市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增強。”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債券通”推出6年來不斷深化和擴容,境外機構通過“債券通”持有內地債券總規模超過3.1萬億元人民幣,“北向通”交易額從2017年開通首月的310億元人民幣,提升至今年5月的超過9700億元人民幣。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自2017年“債券通”面世以來,國際投資者持有的內地債券規模增長了三倍,累計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

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債券通”見證了中國債券市場快速成長。“我們在積極研究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其他舉措。”高飛表示,包括進一步提升制度型統一對外開放水平,探索建立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託管行模式;完善境外投資者的風險對沖工具與流動性管理工具,除已經推出的“互換通”之外,積極研究境外投資者比較關注的回購交易問題;探索推動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人民幣債券在離岸成爲可廣泛接受的合格擔保品,試點境外投資者在直接入市渠道下參與標準債券遠期業務等;優化“南向通”運行機制,有序推動境內基礎設施與國際基礎設施開展跨境合作等。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市場管理部副主任榮藝華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將繼續落實好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各項政策舉措。“准入備案方面,將進一步加強與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提高服務意識,持續優化境外機構的備案工作;‘南向通’監測方面,進一步優化投資意向的報送方式,擬通過系統化方式收集投資意向,提高監測效率;交易報告方面,不斷完善交易報告監測體系,推動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榮藝華說。

國家開發銀行資金部總經理臧健建議,研究啓動香港和內地的“回購通”,更好發揮債券作爲高質量擔保品在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中的作用,與“債券通”“互換通”產生協同效應。同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繼續研究開放互換“南向通”、信用互換、標債遠期等衍生產品,更好滿足境外投資者風險對沖需求,同時促進境內衍生品市場深度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