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關情況。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教育部綜合改革司司長劉自成出席發佈會並回答相關問題。

有媒體現場提問有關“山河大學”的問題。

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表示,我們也關注到了關於“山河大學”的問題,面對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新問題,教育部將圍繞增強國家的競爭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佈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的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相關閱讀

據央廣網微信公衆號近日報道,“山河大學”源於網友的玩笑——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343萬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總共是三十多億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隨後,“山河大學”的官網、校訓、校徽、院系、招生簡章,陸續被網友們接力設計出來,掀起了一場新的網絡熱潮。隨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場不失嚴肅的辦學討論中,暢談自己的教育理想。

“山河大學”的爆火,體現了人們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想象和期望,以及對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關注和思考。事實上,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和流向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共同特點是教育資源欠缺,學生高考壓力大。

總人口超過2億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沒有一所985大學。

以人口大省同時也是經濟大省的河南爲例,四十幾年來,高校數量與招生數量都一直在增多,但河南至今還沒有一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在“985、211”高校體系中,也僅有鄭州大學一所211高校,沒有一所985高校。

虛構高校“山河大學”火了 衆多考生爲何自發玩梗

更多報道:“山河大學”火了,考生爲啥自發玩梗(澎湃新聞)

當前,各地高考考生正忙於填報志願之際,一所名爲“山河大學”的虛構高校在網友的調侃中火了起來。

據報道,“山河大學”源於網友的玩笑——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343萬考生,每人出1000元,總共是三百多億,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這個天馬行空的玩笑一經提出,很快傳播開來。一時間,“山河大學”虛構的所謂官網、校訓、校徽、院系、招生簡章等一應俱全,被網友們接力設計出來。很快,“山河大學”的話題也成爲抖音、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的熱門話題。

“當網友們在這股熱情之中娛樂自我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提議背後的現實問題。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共同特點是教育資源欠缺,學生高考壓力大。”紅網評論文章《“山河大學”火了?烏托邦背後的問題亟待解決》指出了“山河大學”走紅背後的網友普遍心態。

文章稱,“在教育資源分配方面,一定程度上與我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有關……必須認識到,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政府、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決。”

而《“山河大學”的願景,折射出學子的心酸》一文坦言,“‘山河大學’看似在玩‘梗’,實則是每位山河四省學子對獲得高等教育的渴望。”

文章認爲,“‘山河大學’的美好願景是四省考生心酸的理想主義,迴歸現實主義則需要教育部門的關注與制度的完善,更需要社會對升學壓力的緩解與釋放,條條大路通羅馬。無論是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抑或是進行職業技術培養,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翻過山去,自有山河。”

《“山河大學”出圈,高考內卷下的自嘲式自洽》則對互聯網中出現的“山河大學”予以肯定,認爲這是“公衆應對‘內卷化’的積極方式”。

文章表示,“‘山河大學’這一個‘高校’的出現,迎合了大衆自嘲式的自洽模式,通過搭建一個自己心裏滿意、符合自身預期的大學來紓解如今社會上的精神重壓,讓公衆在娛樂空間裏創造獨特的緩解方式,也符合如今娛樂化、自樂式的網絡環境。”

而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的“長江評論說熱點”短評也指出,“山河大學”概念出圈,網友們自娛自樂,背後也是現實訴求。高等教育資源佈局及其流向,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課題,人們對此課題的積極參與熱情,這股熱情要好好呵護,它是我們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