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使蘋果捨棄獨有的 Lightning充電接口,轉爲統一的USB-C後,歐洲針對於智能手機又做出了新的動作。

日前,歐洲議會以587票贊成、9票反對、2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與歐洲理事會(歐盟最高決策機構)達成的關於 《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簡稱《新電池法》)的協議。

《新電池法》旨在規範在歐盟銷售的所有類型電池的整個生命週期,包括設計、生產和回收,覆蓋汽車電池、電動自行車/滑板車電池、工業電池以及手機、電腦、家用電池等衆多產品。

其中,針對於3C電子產品,《新電池法》規定從2027年起,歐盟內所有家用電器和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電池,都應該採用便攜式電池設計,消費者無需使用特殊工具(比如溶劑、加熱)或經受培訓,即可自行打開手機,取出或者更換電池。

這對於採用封閉式電池的絕大多數智能手機廠商而言,都將是一個新的挑戰,意味着他們將要改變原有的生產模式和手機設計方案。

另外,如何在實現電池可拆卸的同時,保證手機的防水性和機身的輕薄性,也將是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需要考慮的問題。

歐洲爲何規定手機電池可拆卸?

公開資料顯示,《新電池法》是歐盟2020年啓動的Green Deal行動計劃的一環。

Green Deal行動,以減少電子廢棄物爲目的,其中一項措施包括推動電子產品消費者的維修權運動,促使廠商生產允許消費者更容易、更低成本自動維修的電子產品。這次新法明確了電池的生產、包裝以及回收指引,並頒佈了電池回收量的下限及目標時程。

在功能機時代,用戶換電池遠沒有現在這麼麻煩,只需要打開手機後蓋就能換上新電池。爲了滿足續航的需求,一個手機會有兩塊或者多塊備用電池,沒電的電池可以取出通過外接充電器(萬能充)進行充電。

後來,隨着智能手機的出現,廠商爲了手機內部空間佈局更加合理,增加手機的安全性和密封性,幾乎都採取了電池整體密閉封裝的工藝。

因此,用戶想要更換手機電池成爲了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大多隻能通過線下門店或者寄修的方式,來更換電池,更換成本也十分高昂,導致部分用戶寧可選擇換手機也不願維修舊機器。

某種程度上,這加快了手機的換新週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同時,由於不可拆卸,也導致了手機電池的回收變得繁瑣,增加了回收成本。

而《新電池法》規定,設計上應能讓消費者可輕易移除和更換電池,方便其DIY操作。同時,小型電子設備的廢舊電池也有了更嚴格的回收目標。

歐盟希望2023年內回收量爲45%,並在2027年和2030年提升到63%和73%。同時,《新電池法》規定新電池必須包含回收再利用的金屬,如、鋰和鎳的使用回收材料比例分爲16%、85%、6%、6%。

此外,所有電池不論其類別、化學成分、狀態、品牌以及來源,消費者都應可免費交由製造商設立的回收點回收。

歐盟認爲,當更換電池變得更容易後,會延長消費者使用設備的週期壽命,從而減少電子垃圾浪費。到2030年12月31日,歐盟委員會將逐步淘汰不可充電電池的使用。

報告員Achille Variati表示:“我們首次制定了涵蓋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的循環經濟立法,這種方法對環境和經濟都有好處。我們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一個更強大的歐盟回收行業,以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工業部門,這在未來幾十年對我們能源轉型和戰略自主至關重要。這些措施可能成爲全球電池市場的基準。”

不過,按照歐洲的相關規定,《新電池法》要生效還需要歐盟理事會審議通過。外界認爲,審議中將遭遇蘋果、谷歌、三星等公司的部分抗議。

《新電池法》是挑戰,也是機會

從《新電池法》的內容來看,用戶可以“輕鬆”地拆卸和更換電池這一規定,對於所有的智能手機廠商而言都是一個挑戰。

首先,現有的手機供應鏈和製造工藝,都是基於電池與手機一體化的路線形成的。《新電池法》的推出,將打破目前的主流且成熟的手機生產方式,手機廠商需要與供應鏈、製造商一起,重新建立新的智能手機生產模式,增加了手機廠商的成本。

其次,電池可拆卸,就意味着手機的密封性將受到極大影響。如何在此基礎上,維持智能手機的防水性和安全性,現有的技術和工藝能否實現,這都是手機廠商需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電池可拆卸更換後,手機使用壽命得以延長,用戶的換機週期也將再度延長。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監Liz Lee指出,2022年智能手機的換機週期長達43個月,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這意味着,手機廠商的新機銷售將在目前普遍低迷的情況下,迎來更大挑戰。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如果《新電池法》能夠得以實施,整個歐洲市場的手機換新週期被打開,也可能爲手機廠商帶來新的增量。

從全球各大智能手機市場來看,亞太、南美、非洲等市場對於高端產品需求較小,北美市場對於國內廠商而言不確定性更強,而歐洲市場則是國產手機品牌向高端化突圍的不二選擇。公開數據顯示,北美和西歐的5G智能手機滲透率在1月份分別達到73%和76%。

2023年年初,vivo方面宣佈,X90系列將代表vivo品牌高端旗艦登陸海外市場,陸續在東南亞、南亞、歐洲等地市場開售。而OPPO面向海外市場發佈了Find N2 Flip摺疊旗艦,小米13系列也官宣登陸歐洲市場。

在歐洲,小米13在歐洲的起售價爲999歐元,約合人民幣7330元;小米13 Pro起售價爲1299歐元,約合人民幣9531元。同款產品在國內的起售價分別爲3999元和4999元,國內外產品價差高達3300多元與4500多元。

榮耀CEO趙明也曾表示:“2022年是海外市場的元年,2023年我們定義爲榮耀在歐洲市場真正元年。” 榮耀一步步從亞太、中東、非洲、拉美(佈局),現在是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的時候。趙明預計,2023年榮耀海外市場同比增長將超過100%。

如果《新電池法》最終落地,手機廠商雖然要因此調整產品設計、供應鏈以及製造工藝,但歐洲的換機潮必然也會給下行的手機市場帶來新的增量空間。這是挑戰,同樣也是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