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場落下帷幕,基金“紅包”也已派出近千億元。

數據顯示,以權益登記日口徑計算,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共分紅980.7億元。其中,基金公司合計派發929.5億元,證券公司合計派發28.7億元,券商資管合計派發21.8億元。

按公司口徑來看,中銀基金旗下產品分紅最爲積極,上半年累計分紅42.59億元;其次是富國基金,累計分紅40.03億元。此外,興證全球基金、招商基金、博時基金等也向投資者派發了不小的紅包。

 就單隻產品而言,上半年單隻基金髮放的最大“紅包”金額爲18.01億元,來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中銀證券匯嘉定期開放。此外,興全綠色投資、國投瑞銀優化增強AB、中銀豐和定期開放、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單次分紅金額也超過了10億元。

按基金的分紅比例分析,上半年分紅比例最高的當屬興全綠色投資,達到了23.76%。此外,滙豐晉信龍騰、南方MSCI國際通ETF、海富通欣榮C、泓德泓業和信澳量化先鋒C份分紅比例也超過了20%。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興全綠色投資、國投瑞銀優化增強AB、滙豐晉信龍騰、海富通欣榮、信澳量化先鋒在內,多隻大手筆“派紅包”的基金都集中在6月底進行分紅。統計數據顯示,6月內,公募基金共分紅368.6億元,僅6月最後一週派出的“紅包”就高達171億元。分紅大手筆的幾隻基金中,也有不少由知名基金經理掌舵,包括國投瑞銀優化增強AB的基金經理綦縛鵬,以及滙豐晉信龍騰的基金經理陸彬等。

公募基金爲何在上半年內積極分紅?中歐基金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基金分紅的先決條件是積累了可供分配的收益。

就業績表現而言,截至一季度末,股基方面,中歐匠心兩年A過去三年的淨值增長率爲38.54%,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爲7.62%;中歐嘉澤靈活配置過去3年、過去5年淨值增長率爲63.77%、130.5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爲5.48%、4.15%。相較業績比較基準,兩隻權益產品均斬獲了超額收益。債基方面,中歐興華、中歐瑾泰A過去三年分別錄得7.99%、7.27%的收益率。

同時,分紅並非簡單地提前兌現收益。對於基金本身而言,在震盪行情中實施分紅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基金分紅讓基民共享投資成果,將收益“落袋爲安”,增強其投資信心;另一方面,由於分紅來自基金淨資產的一部分,因此在分紅之後,基金規模一般會有所下降,從而降低持倉風險,更有利於基金產品在未來運作中“輕裝前行”。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曾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從統計學結果來說,分紅對基金收益具有正向作用。具體來看,歷史分紅行爲對基金收益的正向影響或能被歸因爲投資能力,因爲密集的、高額的分紅也意味着基金優異的收益水平;而分紅約束性條款的存在對基金收益的正向影響,則更大概率來源於投資理念,意味着基金目標客羣傾向於獲得規律的穩定收益,因而在運作過程中,基金產品本身對獲取絕對收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

滬上一位基金圈人士表示,基金分紅可選擇的方式有兩種,即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現金分紅是指將分紅部分的資金以現金的方式發放至投資者賬戶中,而紅利再投資則是把分紅的資金用於增加持有基金份額。

“對於投資者而言,可根據自身對未來市場的預期,選擇合適的分紅方式。若投資者對後市持謹慎態度,可以選擇現金分紅的方式。而對後市較爲樂觀積極的投資者,則可以通過紅利再投資的方式力爭獲得更多的收益。”上述基金圈人士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