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代的鐘擺來到了人民幣VC/PE機構的一方,外資VC/PE機構正試圖在中國市場的困局中推出求變的新舉措。

近日,兩家頭部美元VC/PE機構的調整格外引人注目。6月下旬,市場消息稱,KKR在一封致投資者的信函中宣佈對亞太區私募股權團隊進行重大重組,這也被視爲近年來全球投資公司在亞洲最大規模的高管變動之一。

重組之後,路明將擔任KKR亞太區執行董事長,致力於戰略舉措;Hiro Hirano則不再擔任私募股權聯席主管,轉而擔任副執行董事長,同時繼續擔任日本首席執行官;Gaurav Trehan,除擔任印度主管外,同時升任亞太區私募股權唯一的負責人。

據瞭解,路明出生於湖北武漢,他是中國第一批MBA。回國後,他先後加入中信集團、摩根大通,後在2006年進入KKR亞太團隊。17年後,既懂中國市場又懂美元PE的他成爲KKR在亞太區的掌舵人。

6月6日,紅杉資本正式宣佈進一步擁抱本地化策略,在2024年3月31日前實現三大區域(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的各自完全獨立,並採用不同品牌運營。在中國市場,紅杉中國將繼續使用“紅杉”的中文品牌名並採用“HongShan”作爲英文品牌名。

無論是選擇更懂中國市場的主帥,還是搭建更獨立自主的中國團隊,可以看出美元基金希望在組織架構的調整中,抓住中國市場變局中的新機遇。同時,還有漢領資本、科勒資本、華平投資等機構着手佈局人民幣基金,更加“中國化”正成爲美元基金現階段的主旋律。

美元PE曾經一度是創投圈天花板式的存在。比如KKR在2005年於香港設立辦公室,正式進軍亞洲。此後KKR陸續募集多隻投向亞洲的基金。2021年4月,KKR完成亞洲四期基金的募集曾轟動一時。這隻基金在當時募資總額達150億美元,成爲亞洲史上最大的一隻PE基金。

入華18年來,KKR在大中華地區的投資碩果累累。公開資料顯示,KKR在中國的投資涵蓋了從私募股權到房地產的多個投資領域,包括消費、醫療健康以及科技等賽道,投資了南孚電池、蒙牛乳業青島海爾、優信集團、雷士照明等一系列行業巨頭。

凱雷也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元PE,其1998年就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後分別在北京、上海設立辦事處,目前已深耕中國市場超過20年。在中國市場,凱雷曾投資了特步、羅萊生活等品牌,並在2017年時聯合中信資本等成立新公司,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

但在最近幾年,KKR、凱雷等美元基金在中國的投資步伐正明顯放緩。“以往,這些美元PE機構會把中國市場當做一個獨立的大市場來看待。但現在,大家可能更多是從亞太整體市場的角度去平衡在中國市場的配置。”一位來自大型美元PE機構的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說。

比如原來在KKR、凱雷等美元機構的亞洲基金中,中國市場的佔比權重是非常高的,最高時甚至達到75%以上。但在最近兩年,這些美元PE機構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佔比正逐漸降低,實現亞洲整體市場配置的平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爲過往中國市場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帶來的大量投資機會,如今這類機會已經逐漸減少。而中國市場當下最火熱的硬科技投資,美元基金卻因受諸多限制而很難參與其中,分享硬科技企業成長帶來的紅利。

另一方面,由於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因素考慮,美元PE機構現階段在中國市場的出手會相對謹慎。“但中國市場是非常龐大的,在這樣的舉措下,其實對中國市場的潛力有一定的低估。”一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稱。

FOFWEEKLY合夥人周瑞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凱雷、KKR等美元PE機構其實不僅是在中國市場出手謹慎,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這些機構對股權投資的配置都在降速。

“因爲投資人對股權投資的信心在減弱,所以他們弱化對高風險、高收益的股權投資資產配置,而是選擇其它資產類別。這跟全球面臨的技術發展週期有關,現階段並沒有革命性的技術出現。雖然大家都在探討元宇宙、大模型,但目前仍不足以帶來生產力革命和爆發性的增長機會。”周瑞智說。

美元VC/PE機構在中國的發展確實遇到一些難題,但頭部機構正選擇以更中國化的方式來擁抱變化,比如紅杉中國做出更獨立化的選擇。

在周瑞智看來,紅杉中國的獨立是美元機構在中國市場進行“中國化”調整的一種表現形式。未來,可能其它頭部美元機構的中國團隊也會做出這種選擇。同時,美元機構的另一種“中國化”形式則是,仍以美元基金的品牌在中國市場長期耕耘,但帶着自身的專業能力在中國市場募人民幣基金。

比如漢領資本在去年5月宣佈獲得上海市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資格,可以將境外資本兌換爲人民幣資金,投資於國內的私募股權市場,積極拓展人民幣市場的投資機會;LVMH旗下私募股權基金L Catterton已經完成首隻人民幣基金的募資,首期募資規模達到10億元人民幣,預計總規模20億等。

“在大概十年前,凱雷等美元機構曾嘗試在中國市場募集人民幣基金,當時更多是出於多元化業務拓展的考慮。現在,美元機構募人民幣基金是不得不擁抱變化,讓自身能夠在中國市場堅持做下去。”上述來自美元PE機構的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一方面,你有了人民幣基金之後,有些原來受限制的行業現在就能投了。另一方面,你有了人民幣基金在手,這隻基金毫無疑問是投資中國的,中國團隊起碼在未來七年的時間週期裏還能繼續做下去。”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紅杉、啓明等頭部美元基金,早已成功募集多期人民幣基金,積累起業績和經驗。但如果美元機構之前沒有人民幣基金的業績積累,現在從頭去募人民幣基金仍會遇到一些挑戰。畢竟跟美元LP相比,人民幣LP的出資人結構、需求偏好、話語體系都存在差異。

“美元LP除了希望獲得投資回報外,通常不會有其它訴求。但人民幣LP情況卻不一樣,比如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政府類LP通常對收益並不會有太高的要求,但會更加關注確定性,並且有招商引資方面的訴求。產業資本類LP也有服務自身產業生態圈的訴求等,這些都是美元機構在募人民幣時需要考慮到的。”周瑞智說。

在周瑞智看來,除了美元機構越來越中國化,中國本土機構未來雙幣化去投資出海項目也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小趨勢,未來這可能也會成爲人民幣機構發展的大方向。比如東南亞、印度等國家,他們的發展潛力、增長速度有點像20年前的中國。在這樣的系統性增長機會之下,中國的本土機構有機會去這些區域實現好的投資回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