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7月9日,QFII將迎來入市20週年。

2003年7月,瑞銀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完成外資購買A股股票第一單,QFII正式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參與投資。20年來,QFII持倉市值大幅躍升,QFII重倉持股超700家。

市場預期,中國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QFII機構將入場,A股國際化與機構化進程將提速。

QFII制度持續優化

20年來,QFII相關制度規定不斷優化。

2002年11月,證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頒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QFII制度正式建立。

2003年7月,QFII制度正式啓動,包括瑞銀在內的海外機構獲得首批資格。

2012年7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規定》,修改了QFII投資範圍,並將其持股比例限制由20%放寬至30%。

2019年1月,外匯管理局將QFII投資額度提升至3000億美元。2019年9月,外匯管理局取消QFII投資總額度限制,同時也取消了QFII單家投資額度備案和審批。

在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看來,QFII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中國資本市場持續開放的重要標誌之一。“2016年之後是QFII制度的高速發展期。2019年QFII投資額度限制取消,掃除了此前存在的額度和准入方面的一些障礙,QFII投資者可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種有所增加。”

QFII重倉持股超700家

QFII自起步以來,一直因出衆的盈利能力被視爲A股市場的投資風向標,也被市場看作海外“聰明錢”的代表。

Choice數據顯示,在QFII入市首年——2003年底,QFII重倉股共18家;截至今年一季度末,QFII重倉持股超700家。

行業配置順應經濟發展週期

從投資板塊情況看,QFII在行業配置方面呈現出順應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徵。

財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美岑表示,2003年至2008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QFII配置週期類行業較多。2009年至2017年,消費類行業受到青睞,佔據QFII重倉股中最大比重。2018年至2022年,消費類行業估值較高,部分QFII兌現浮盈離場,配置佔比下滑,科技創新成爲QFII主要行業配置方向。

“整體而言,QFII資金行業配置呈現出明顯的順應經濟發展階段特徵。”李美岑說。

QFII重倉流通股持倉市值排名前十個股變遷明顯。

QFII投資範圍有望進一步拓寬

市場預期,隨着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加大,QFII投資範圍有望不斷拓寬。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透露,將繼續穩步擴大期貨特定品種開放,拓寬QFII、RQFII投資範圍。吸引更多境外機構充分參與我國初級產品期貨品種定價,提升我國期貨價格的代表性和影響力,爲產業企業提供更準確的價格信號。

QFII機構陣容不斷壯大。今年以來,城堡投資亞洲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QFII資格獲批。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已有770家外資機構獲批QFII資格。

展望未來,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服務部總監鍾詠苓認爲,可進一步探索擴大投資品種對外開放、優化業務模式及相關流程。例如,在統籌全局前提下,開放債券期貨、適當放寬對於託管行結算模式的限制等。“這些舉措有助於促進QFII增加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提升境外資本參與中國市場的熱情和積極性,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鍾詠苓說。

策劃:張勤峯

文案:昝秀麗

數據來源:Choice

編輯:亞文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