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建投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2023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影響逐漸消退、經濟活動和代理人展業恢復正常,以及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後內地訪客高漲的儲蓄需求的加速釋放,香港地區保險市場復甦趨勢明顯,新造保單保費(新業務保費)增長穩健,且個險渠道和期交保費佔比進一步提升,有望實現更高價值。展望未來,香港地區以分紅儲蓄險爲代表的保險產品具有較強的產品競爭力,而隨着全面通關以後內地客流的逐漸恢復,內地訪客將繼續成爲香港壽險市場新單保費的重要來源,爲香港地區的價值增長做出貢獻。

事件: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佈23Q1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

2023年第一季度,1)在長期業務(壽險)方面,香港保險業長期業務有效保費收入(壽險總保費收入)爲1265.59億港元,同比-8.9%;新造保單保費(壽險新單保費)達469.79億港元,同比+10.7%。其中,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達96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2696.4%,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5%左右水平。

2)在一般業務(財險)方面,香港保險業一般業務的淨保費收入爲125億港元,同比+4.1%;而受經濟活動恢復後賠付率上升影響承保利潤則同比-51.7%至5.13億港元,承保利潤率亦同比下滑4.8pct至4.1%。

中信建投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長期業務:保單結構變化下有效業務保費增長承壓,但新業務保費增長穩健

23Q1,由於各大險企開始重視期交業務,香港地區長期業務整付保費(壽險躉交保費)同比大幅減少29.8%,而非整付保費(壽險期交保費)則同比小幅增長0.1%,期交保費佔比亦小幅提升6.9pct至76.7%。

在保單結構變化下香港地區長期業務有效業務保費(壽險總保費收入)同比-8.9%至1265.59億港元,但長期業務新造保單保費(壽險新單保費)則同比+10.7%至469.79億港元,新業務保費整體增長穩健。

分渠道:代理渠道表現亮眼,佔比進一步提升

分渠道來看,在公司重視代理渠道期交業務發展,疊加疫情影響逐漸消退、代理人恢復展業及通關後內地訪客需求釋放、代理人資源加速變現等因素影響下,23Q1香港地區代理渠道表現亮眼,保費收入同比+32.2%至122.33億港元,佔比進一步提升4.2pct至26.1%;

其中,代理渠道的年度化保費(期交年化保費)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56.0%,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將有望貢獻更高價值。

分險企:頭部險企保費收入同比高增,馬太效應顯著。

分險企來看,得益於更加強大的代理人隊伍和全面的產品體系,頭部險企能夠更好地承接通關後保險需求的快速釋放從而實現了保費收入的高速增長。

2023年第一季度,以標準保費(APE)計算中國人壽、友邦、保誠、安盛的保費收入同比分別+138.8/212.0/317.9/138.3%,市場份額分別達22.8/13.4/13.4/3.6%;CR4同比提升24.7pct至53.2%,行業馬太效應顯著。

內地訪客:通過後內地訪客需求釋放,新造保單保費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5%。

自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以來,在內地居民旺盛的儲蓄需求以及香港地區保險產品較強的吸引力影響下,疊加去年的低基數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即壽險新業務首年保費)同比+2686.4%至96.13億港元,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5%左右(19Q1爲127.72億港元)。

其中,終身壽險和儲蓄壽險等具有儲蓄屬性的險種佔比最高,分別佔總保費收入的79.8/10.0%,顯示出內地居民龐大的儲蓄需求。

具體來看,香港地區分紅儲蓄險產品具有收益率高、適配性高、功能性強等優勢,具有較強產品競爭力。

1) 從收益率來看(以“0歲、男性、非吸菸者、5年繳、總保費約50w美元”舉例),香港地區分紅儲蓄險產品中長期預期收益率可達年化6%左右水平,且近年來分紅實現率均接近100%,具有較高的收益率水平。

2) 從適配性來看,香港地區分紅儲蓄險對投保人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沒有要求,絕大部分客戶都可以投保;且保費繳付年期較爲靈活,能夠適配投保人不同的財務狀況及需求。

3) 從功能性來看,一方面,香港地區主要分紅儲蓄險產品(除中國太平的盈進世代儲蓄計劃外)均能夠實現多幣種轉換,使得投保人能夠應對不同貨幣環境並能夠滿足其海外資產配置或出國留學、定居等海外支出需求;另一方面,香港地區主要分紅儲蓄險產品均支持保單分拆功能,投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設定的比例和份數將其轉換爲多張獨立保單,以滿足其財富傳承需要。

此外,香港地區分紅儲蓄險產品還有諸如紅利鎖定及解鎖、靈活現金流提取等功能,能夠較好地滿足投保人的多樣化、個性化財富管理需求。

一般業務:保費增長穩健,承保利潤有所下降

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地區一般業務(財險)保費增長穩健,毛保費和淨保費同比分別+6.9/4.1%至206.60/124.60億港元。其中,意外及健康險/一般法律責任險/汽車險淨保費收入最高,23Q1分別爲55.10/27.01/12.07億港元,同比分別+10.6/0.7/12.0%。

但由於疫情影響逐漸消退、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後賠付率有所上升,香港地區一般業務整體承保利潤同比下滑51.7%至5.13億元,承保利潤率亦同比-4.8pct至4.1%。其中,意外及健康險和汽車險分別實現承保虧損1.13/0.44億港元,COR分別爲102.1/103.6%,同比分別+4.8/8.5pct。

風險提示

內地訪客保費收入恢復不及預期:內地訪客一直是香港壽險市場新單保費的重要來源;由於香港市場保險產品具有的較高競爭力,在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以來內地訪客需求加速釋放,驅動新造業務保費收入快速增長;但倘若內地訪客保費收入恢復情況不及預期,則可能給保險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資本市場波動超預期:若資本市場波動超預期,則可能會造成保險公司投資收益下滑,一方面可能會導致分紅儲蓄型產品難以實現預期收益率從而有損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則可能會對公司業績直接造成負面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