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公司誕生於淨值化時代面臨着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等多方面的競爭目前還面臨着諸如低利率的市場環境的挑戰”在78-9日舉辦的2023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中國銀行業協會祕書長劉峯指出瞭如今銀行理財面臨的形勢

2022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資管行業也全面進入淨值化時代,銀行理財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整改任務,銀行理財迴歸資產管理本源

論壇上,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指出,要做到淨值化意味着要對客戶做到風險收益過手。所謂風險收益過手,指的是賺的錢都給客戶,賠的錢也該客戶自己承擔損失。管理人只能拿管理費收入,把剩餘的收益或者損失都歸投資人。要實現風險收益過手,潘東認爲必須要做到產品風險的可識別可計量和可承受

潘東認爲關於風險的可承受是理財公司相對於傳統的銀行體系最不同的出發點不同於傳統銀行體系的“自身承受風險”,資產管理機構必須是從投資者出發的產品設計,我們必須是從投資者的風險收益特徵,資金安排、甚至家庭的資產負債預算安排去設計理財產品,因爲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基於這個特徵必然產生多元化的產品設計

面對淨值化時代下新的要求面臨波動增大和資產收益下修預期潘東指出銀行理財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打造多元化戰略

具體而言,潘東指出了多元戰略的三個層次,第一是產品的多元,產品體系必須是從客戶需求出發的多元化產品體系;第二是渠道多元化,積極拓展行外渠道;第三是多策略能力和多資產獲取能力,其中投研能力核心競爭力;最後是人才的多元

關於如何打造銀行理財競爭力,中國銀行業協會祕書長劉峯指出,應當圍繞四個方面強化公司的頂層設計:一是提升投研能力,推進人才體系建設;二是樹立多元大類資產配置思維,強化全球資產配置能力;三是加強理財產品創新能力,豐富理財產品體系:一方面,豐富理財產品體系,結合區域特色打造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結合客戶的多元投資需求,拓展底層資產範圍,爲投資者提供品類更加豐富、風險收益特徵更加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四是科技賦能,通過優化理財產品應用場景、研發資管系統和智能投顧等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效率、金融安全和客戶體驗。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副總裁管聖義指出,中國財富市場爲銀行理財市場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在深入轉型之餘,銀行理財行業應該堅持以客戶爲中心,爲客戶拓展保值增值,並在此基礎上爲銀行理財指出了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提高代銷能力以及推進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融合發展三個努力方向“銀行理財要從資產管理向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協同的方向發展。抓住財富管理業務增長契機,做大做優機構AUM。財富管理機構與資產管理的有機結合有利開闢第二條增長線”

最後談及資管行業以及銀行理財的未來,管聖義認爲資管行業規模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中國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中國目前居民的資產結構相對簡單,但居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是持續強烈,且中國式理財正處於發展上升期,未來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潘東也認爲資管行業目前仍然是長坡厚雪,後面有基業常青的賽道可以走其中銀行理財公司這一新物種也在實現着高速的規模增長“資管這個賽道足夠大,足夠長,各類資管機構都可以找到自己核心競爭力和定位,行穩致遠,實現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