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國務院發佈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通知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自貿試驗區所在地區和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貿試驗區功能定位和特色特點,全力推進制度創新實踐,形成了自貿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將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開放創新領域,通知提出要建立證券、期貨、基金境外金融職業資格認可機制。具有境外相關金融職業資格,所在國家(地區)與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簽署《證券期貨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的金融人才,無需參加專業知識考試,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範考試後,即可申請註冊從業資格或辦理執業登記,開展金融專業服務。

業內人士認爲,證券、期貨、基金境外金融職業資格認可機制將在全國推廣,意味着我國金融對外開放進入全新的時代,是繼放開外商參控股限制之後的一個重要舉措,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包括期貨行業在內的金融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境外期貨職業資格認可機制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根據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的改革事項主要涉及投資貿易便利化領域、政府管理創新領域、金融開放創新領域、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五個領域共22項任務。

其中在金融開放創新領域,通知提出的複製推廣工作任務包括以下6項:“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稅”、“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證券、期貨、基金境外金融職業資格認可機制”、“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模式”、“科創企業票據融資新模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創新”。

記者注意到,根據通知,建立證券、期貨、基金“三位一體”的境外金融職業資格認可機制,由中國證監會負責。主要內容爲:具有境外相關金融職業資格,所在國家(地區)與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簽署《證券期貨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的金融人才,無需參加專業知識考試,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範考試後,即可申請註冊從業資格或辦理執業登記,開展金融專業服務。

據期貨日報記者梳理,境外期貨執業資格認證機制最先落地北京。2020年12月30日,中期協發佈《關於具有境外期貨職業資格的人員申請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期貨從業資格的公告》,北京成爲全國範圍內第一個獲得境外期貨執業資格認可政策實施的城市,首都期貨行業對外開放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隨後這一機制迅速由北京拓展至海南。2021年1月,中期協發佈《關於具有境外期貨職業資格的人員申請海南自由貿易港期貨從業資格的公告》,明確具有境外期貨職業資格、符合相關條件的人員可申請取得在海南自貿港內執業的期貨從業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具有境外期貨職業資格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境外人員可在上述兩地申請境內期貨從業資格,無需參加基礎知識考試。不過,由擬任職期貨或證券公司代爲申請境內期貨從業資格也僅限在北京“兩區”和海南自貿港內提供服務。

再往前看,在2011年和2018年,中期協曾推出香港、臺灣地區專業人員申請內地期貨從業資格的程序。其中,香港地區從業人員期貨從業資格實現互認,臺灣地區只需通過大陸法律法規考試,即可獲得期貨從業資格。

國內金融行業將與國際進一步接軌,期貨行業或吸引更多優秀外來人才

據瞭解,多年來,在監管層的積極推動下,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速,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行業開放度持續提升。多位行業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此次全面推動證券、期貨、基金境外金融職業資格認可機制是期貨市場“引進來”政策落地的重要舉措之一,有助於進一步便利境外專業人員在我國全國範圍內的從業,從而促進整個期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業內資深人士景川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建立證券、期貨、基金“三位一體”的金融資格認可機制,標誌着我國整個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也必然會促進包括期貨在內的金融行業與國際更加接軌,同時提升國內金融行業專業水平以及國際化運作能力。

廣州金控期貨研究中心副總程小勇告訴記者,證券、期貨、基金境外金融職業資格認可機制此前在北京“兩區”和海南自貿港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經驗,且試點過程中有關法律法規適應以及執業問題的風險點等都有了應對措施,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的時機已經成熟。

“金融對外開放是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部分,也是我國金融市場積極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的一個重要舉措。因此,爲了更好地‘走出去’和‘引進來’,我國金融市場的法律法規、執行規範和資格認定也需要與世界接軌。”程小勇說。

此外,建立證券、期貨、基金“三位一體”的境外金融職業資格認可機制,對包括我國期貨行業在內的金融行業人才體系完善、促進金融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意義重大。

具體來看,程小勇表示,一方面,未來境外從業人員可以更加便利地融入境內金融市場,在我國法律框架下執業。另一方面,境內金融從業人員的資格也將得到境外的認可,有利於金融行業“走出去”,進而達到人才相互流動、相互補充的效果;同時有利於境外具備豐富經驗或者較爲前沿的金融理念或管理模式推動境內金融市場的發展;此外也有利於境內金融監管理念、風控管理措施和公司治理等被境外金融從業人員逐步瞭解和認可,通過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據瞭解,互認機制是國際通行的法則,有利於各國金融之間的相互融合,也是全球金融國際化的典型特徵。景川告訴記者,雖然近年來出現了逆全球化的思潮,但在經濟全球化與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資產定價全球化不可逆轉。因此,此次推進互認機制,也將有利於資產的全球定價,有助於金融行業更高質量地服務國內實體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也將步履不停,景川認爲,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我國期貨行業也在漸漸實現全球價格一體化背景下的運作國際化,未來我國期貨市場將吸引更多優秀外來人才,期貨市場功能勢必會得到更充分發揮,參與資產價格的全球配置也將越來越成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