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600

2023年7月10日,富士康突發聲明,已退出在印度的一個價值195億美元(約1400億人民幣)的半導體合資企業。

195億美元,什麼概念?

2015年時,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親自前往印度,也不過是簽署了一份50億美元的投資,這已經足以建設10到12家工廠及配套設施。

而在2017年,富士康只不過是宣佈了一項在美國的100億美元投資,彼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就直接將郭臺銘捧爲“世界上最偉大的商人”,這一項目則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195億美元,幾乎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兩倍,如此鉅額的項目,爲何印度和富士康突然談崩?

最近幾年,富士康一直致力於生產線遷入印度,而印度則在一直高呼“印度製造”,這些已經人盡皆知。

2022年初,正當富士康想要嘗試多元化向芯片領域擴張時,恰好碰上印度將芯片製造作爲經濟戰略的重中之重,同時印度還批准了一項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

隨即,富士康便與印度達成美好的雙向奔赴。

僅僅在2022年2月,富士康就與印度企業韋丹塔合作,宣佈了那個價值195億美元的半導體合資企業。

彼時,雙方如同蜜月期的情侶,紛紛公開這場合作。

富士康在聲明中這樣寫道“支持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願景”,而莫迪則在推特上發文“很高興與劉揚偉(富士康母公司高管)見面”

可惜,正如印度對待小米、oppo等公司那般,短暫的蜜月期快速消失。

說白了,本身富士康能跑去印度投資那麼大項目的半導體企業,就是衝着印度的補貼去的。

可根據財聯社的報道顯示:富士康已經對印度政府拖延審批激勵措施產生擔憂。言外之意,富士康到印度了,可印度答應的補貼不但遲遲不能到位,甚至都沒能進行審批。

而印度倒是慣會“巧立名目”。

先是要求28nm半導體的補貼門檻,讓富士康這個初入半導體行業的企業無法輕易達成,好不容易富士康才跨過門檻進行申請。

可印度又突然降低了門檻,將其變爲40nm,然後就和富士康說,你們根據全新的規則要重新提交申請。

最後,印度還以富士康的合作企業韋丹塔“財務情況令人擔憂”爲由,必須讓富士康換個合作對象,否則就不給補貼。

但富士康換合作對象,必然引起韋丹塔的不滿。

估計,也是富士康看透了印度的本質,僅僅在一年後的今天,宣佈了退出。

如今那個價值195億美元的合資企業由印度企業韋丹塔全權接手,而富士康之前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

在一次媒體的採訪中,一位富士康的前高管直言,郭臺銘“年紀大了”,“聽慣了別人的奉承,變成‘昏君’了”,因此纔跟着蘋果公司“指哪打哪”。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