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歐元區7月經濟景氣指數錄得-12.2,英國失業率升至4%,歐元區、英國經濟前景幾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施詩 上海報道

歐元區7月經濟景氣指數錄得-12.2

當地時間7月11日,歐洲經濟研究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ZEW經濟景氣指數爲-12.2,爲2022年12月以來新低,前值爲-10。

當前歐元區經濟發展面臨哪些挑戰?歐央行7月是否會再次加息?一起來聽聽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宇方的分析。

歐元區經濟面臨多重製約

《全球財經連線》:如何解讀今天公佈的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當前一段時間,歐元區經濟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朱宇方:今天,位於德國曼海姆的歐洲經濟研究所公佈了歐元區7月的ZEW經濟景氣指數,爲-12.2,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ZEW景氣指數是根據對專家的訪談得出的。回想一下,歐盟委員會6月底公佈的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爲94.0,也始終位於100這個經濟景氣指數的臨界線以下。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專家還是企業家,都認爲歐元區經濟發展存在巨大挑戰。

在過去的冬季,歐洲幸運地遇到暖冬,能源批發價格走低,再加上各國政府紛紛出臺財政刺激計劃,這一系列的因素使歐元區經濟避免了整體衰退,表現好於預期,但負面因素其實並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善。

首先,仍然是通脹這個持續至今的老問題。雖然歐元區6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爲5.5%,較5月進一步下降,但仍然是遠高於歐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而且歐元區6月份的核心通脹率反較5月有所上升,這表明通脹仍在不斷地由能源和食品部門向其他部門傳導。

第二,歐元區經濟增速低迷而利率持續保持在高位,這將增加公共債務、金融市場和銀行業的不穩定性風險。

第三,作爲歐元區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仍缺乏復甦動力,而且可以預見,德國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面臨能源短缺、製造業成本高企、出口相對優勢下降、供應鏈受擾、勞動力不足等挑戰。德國經濟增長乏力也將拖累歐元區經濟。

第四,歐元區外部的經濟金融環境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俄烏軍事衝突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尚無緩解的跡象,美國的經濟和金融發展狀況迷霧重重。

近年來,歐元區主要國家都出現了社會撕裂和政治極化的苗頭,而經濟疲軟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使社會撕裂和政治極化愈演愈烈,而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又會掣肘經濟發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所幸歐元區目前的就業數據尚好,歐央行方面也非正式地傳出不再進一步加息的風聲,如果沒有新的負面事件發生,歐元區經濟今年有望企穩,但目前仍沒有辦法預期何時能實現強有力的復甦。

高利率或繼續拖累歐元區經濟復甦

《全球財經連線》:歐央行本輪大幅加息給經濟帶來了哪些影響?

朱宇方:自從2022年7月開啓加息進程以來,歐央行已連續8次加息,共計400個基點,當前存款機制利率已經升至3.5%,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借貸利率分別高達4%、4.25%。雖然加息對遏制通脹有一定效果,但也會收緊流動性,抑制消費和投資。

歐央行的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目標通脹率,這也就意味着,在未來至少兩年時間裏,高通脹、高利率還將繼續拖累歐元區經濟的復甦。

德國經濟前景趨弱

繼能源危機和高通脹使德國經濟在年初陷入技術性衰退後,最近幾周,德國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均顯示出疲軟態勢。德國經濟面臨哪些制約?復甦前景如何?我們來聽聽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忻華的解讀。

德國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全球財經連線》:作爲歐洲經濟“火車頭”,當前德國經濟前景趨弱,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制約?

忻華:有三點重要的因素,一是德國目前的經濟失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德國)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明顯不如美國,其尖端科技研發沒有出現重大的、里程碑性質的突破。因此,德國製造業的發展無法得到技術研發方面最直接、最強有力的推動,慢慢地,德國製造業的增長面臨失速。

二是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其向電動車行業提供補貼,但前提是希望電動車企業能在美國進行投資生產,所以該補貼實際上在刺激美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而這對德國汽車業的資本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也吸引德國和歐洲其他相關行業的製造業資本流入美國,而這也(導致)德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產業空心化”現象。

三是能源危機所帶來的持久效應。德國投資者與境外投資者普遍認爲,歐洲經濟未來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並且在能源領域,很多投資者認爲,在歐洲投資製造業很有可能在未來會出現生產要素價格或製造業成本不可預知的急速增長,給自己的投資帶來巨大沖擊。所以去年2022年9月能源危機的出現實際上改變了全球投資者對歐洲製造業的預期。

歐洲經濟下半年難有實質性增長

《全球財經連線》:當前德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復甦態勢如何?下半年德國經濟能否避免衰退?

忻華:歐洲“產業空心化”可能是一個長期趨勢,因爲這涉及到其人口結構的長期變動,而傳統制造業在歐洲本土的市場實際上在逐漸縮減。再加上能源和其他一些生產要素在價格上的投入,其價格在逐漸上漲。因此,“產業空心化”可能成爲歐洲的長期趨勢,在短期的刺激政策之下可能會出現逐漸好轉,但從長期來看,歐洲製造業很難有實質性或大幅度的增長。

另一方面,歐洲服務業肯定會出現逐步增長,但其可增長程度可能還是跟歐洲整體的社會生態和政治生態有關係。

恐怕無論怎樣增長,(歐洲服務業)也不會達到像美國一樣的高度發達狀態,因爲歐洲大陸國家整體的經濟運行模式(萊茵模式),或者社會市場經濟,跟英美模式(盎格魯-撒克遜模式)不同,其總體上缺乏英美模式的動力與活力。當然,也可以說,英美模式相對而言較爲混亂,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危機或急劇的動盪起伏,而萊茵模式的運行相對較爲平穩。

目前,我覺得(下半年歐洲經濟)可能會好轉,其衰退勢頭可能會止住,但也不會出現實質性的增長。

英國失業率升至4%

當地時間7月11日,英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3月至5月,英國失業率升至4%。英國勞動力市場的現狀如何?我們來連線中誠信國際主權與國際評級部分析師李梓桐。

中短期內英國通脹壓力較難緩解

《全球財經連線》:從英國失業率數據來看,勞動力市場情況如何?英國通脹壓力是否仍然較大?

李梓桐: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3月至5月失業率爲4%,創下新高。提前退休人數增加、長期患病與移民減少等一系列因素正在消耗英國本土的勞動力,勞動力市場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同時,英國的通貨膨脹率持續高企,6月發佈的數據顯示,英國5月通脹率與4月持平,穩定在8.7%,高於市場預期的8.4%,連續第四個月超過預期。而平均工資年率錄得7.3%,超過市場預期的7.1%,工資水平持續處於上升通道。除“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困境之外,內憂外患衆多因素加劇了英國的通脹壓力。俄烏衝突對英國帶來的通脹壓力不減,除造成能源價格水平推升之外,產業鏈斷裂也進一步帶來價格攀升。而持續的高通脹也增加了英國家庭的生活成本,今年以來,英國連續爆發了席捲全國多行業多區域的大罷工,進一步惡化了本已受到巨大沖擊的本土供應鏈體系,又再度推升了高通脹,中短期範圍內英國通脹壓力緩解仍較爲艱難。

英國本輪加息空間已較爲有限

《全球財經連線》: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強調必須推動通脹降至2%。6月英國意外加息50基點,激進加息對英國經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後續貨幣政策將怎麼走? 

李梓桐:目前來看,高位不下的通脹水平距目標通脹率仍然較大,短期內英國央行貨幣緊縮的政策主基調料將保持不變,不排除短期內進一步加息的可能,現階段來看,8月份英國央行加息的概率較高,但後續加息節奏或將有所放緩。一方面,加息對抑制通脹水平作用有限,自2022年4月以來,英國通脹形勢不斷惡化,2022年10月的CPI同比漲幅達11.1%,創40年來新高,截至今年5月,通脹水平仍然處在8.7%較高水平,高於市場預期。另一方面,英國央行連續的激進加息操作,進一步推升了本國企業借貸成本,抑制了實體經濟發展潛力與居民消費需求,本輪加息空間已較爲有限。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於曉娜    

監製:施詩

責任編輯:和佳

記者:郝佳琪

製作:李羣

拍攝:實習生沈楠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製: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張然 

海外運營編輯:唐雙豔 吳婉婕

海外項目經理:莊歡

海外商務合作: 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作者:郝佳琪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