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鉅變,國防安全重要性凸顯。1)俄烏戰爭再次證明強大的國防軍事力量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2)“低成本+可消耗”的武器系統是勢均力敵戰爭中取勝的關鍵;3)制信息權在現代戰爭中非常關鍵;4)地緣政治格局劇烈變化,我國軍貿市場格局打開。

軍工板塊23Q2業績承壓,Q4將迎明顯改善。受制於“十四五”裝備採購中期調整等原因,上半年整體訂單落地不及預期,Q2業績承壓。預計中期調整方案將於Q3落地,訂單逐步可見,另考慮訂單確認週期,我們認爲Q4板塊業績增速有望重歸快車道。預計23Q2軍工板塊收入和扣非淨利分別增長約3%和-5%,23H2增速分別爲10%和4%。

主流賽道β趨弱,新域新質成軍工α。“十四五”上半程裝備採購向備戰實際需要的“硬裝備”領域傾斜,航空產業鏈、空空導彈產業鏈以及主/被動元器件等領域深度受益。經過2-3年產量爬坡,相關裝備採購量進入高位,增速有所放緩,疊加降價、國產化以及質量控制等因素拖累,主流賽道β趨弱。“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未來無人/反無人、衛星/反衛星、定向能武器、數字化戰場、電磁等新型裝備/領域將獲得更快發展。“十四五”前半程裝備發展傾向於“硬裝備”和“硬實力”的快速提升,而“十四五”後半段和“十五五”則更傾向於“軟裝備”和“軟實力”的進步,新域新質多集中於此,軍工α機會可期。

央企改革大潮在路上,軍工上市平臺價值有望凸顯。證監會和國資委近一年六次在會上重點提及“央企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密度之大,要求之高,較爲罕見。當前軍工央企上市公司資產往往存在“小而不強”或“大而不優”的情況,優質資產大多遊離於上市公司體外,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改善空間巨大。未來三年,隨着監管機構的質量提升要求逐步落實,軍工央企併購重組的大幕正徐徐拉開,軍工上市平臺價值有望凸顯。

投資策略:軍工板塊進入佈局期,聚焦確定性成長+軍工央企改革。短期看,首先,行業訂單不明朗、重點型號降價、Q2業績預期偏弱等估值壓制因素基本priced in;其次,五年裝備採購計劃中期調整之後的軍品訂單Q3或可見,板塊預期將迎邊際改善;再次板塊估值分位數27%,提升空間較大。中期看,隨着利空因素逐步出盡,軍工行業將重回確定性成長賽道。Q3將進入投資佈局期,靜待東風再啓航,建議“五維度”配置:1)主流賽道存估值修復空間標的,振華科技、新雷能、派克新材等;2)新域新質,包括無人裝備供應商中無人機、航天彩虹、航天電子,遠火供應商北方導航、理工導航,衛星互聯網供應商中國衛星、航天智造,雷達/通信/電子對抗核心供應商臻鐳科技、盟升電子,軍工信息安全供應商邦彥技術;3)航空/航發產業鏈,包括航發動力中航西飛、中航沈飛;4)國企改革受益標的,推薦中航電子、天奧電子、國睿科技和航發控制等,關注航天系;5)國產化受益標的,包括隆達股份、振華風光、紫光國微等。

風險提示:裝備採購規模不及預期和價格端大幅波動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