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港交所披露,阿里巴巴於7月6日在場外出售了約5.574億股商湯科技股票。此事一度令商湯股價出現較大波動,引發了不少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的擔憂。

不過,AI行業邁入發展快車道,商湯作爲國內AI頭部公司,剛於4月發佈了“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並一口氣推出了多個應用,在其發展路徑更加清晰之際,這次減持背後的原因明顯需要更多探討。

股東減持“靴子落地”

短期壓力已釋放

對於阿里減持,有媒體將目光聚焦在阿里此前的組織架構變化,做出了阿里基於戰略調整而減持商湯的推斷。今年3月底,阿里宣佈了“1+6+N”的重大變革,從一個多元化業務的集團,轉向聚焦六大業務,由各自的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獨立運營,以縮短決策鏈路,更快響應市場變化。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阿里最近一次減持是通過大宗交易完成的,而不是在市場上零散出售,這意味着商湯可能迎來了有實力的股東。據公開信息顯示,商湯在7月4日盤前出現了大額成交。

在行業和企業發展提速時進場,且有能力大手接貨的,大概率是具備實力的長線投資者,這無疑意味着其對於公司後市看好,且對未來穩定股價有一定幫助,但市場卻忽略了這一點。

而且,完成此次交易後,阿里僅持有商湯B類股的3.15%,不再是重大股東,未來的股權變動不需要披露,即不會再像以往一樣對股價產生衝擊。

既然短期壓力已得到釋放,那後續股價彈性也將更大。

強大底層支撐

商湯AI大模型“全家桶”開闢持續增長空間

從目前來看,商湯的股價表現明顯落後於A股相關標的。

例如推出了星火認知大模型的科大訊飛,今年股價已翻倍,而同類的三六零年內漲幅也接近80%,更不用提整個大算力概念,領頭個股已經翻了數倍。

這一方面是因爲市場因素,相比AI股行情洶湧的A股,港股要黯然失色得多。另一方面,由於商湯主要面向B端用戶,導致C端的大衆投資者對其感知不強,低估了公司的發展潛力和想象空間。

例如,商湯發佈了對標ChatGPT的中文語言大模型應用平臺“商量SenseChat”,提供多輪對話、編程、健康諮詢等創新功能,應用落地覆蓋汽車、電力、能源、教育等衆多垂直領域,但仍面向B端政企用戶。

另外,商湯還推出了對標Midjourney的AI文生圖創作平臺“秒畫SenseMirage”以及AI數字人視頻生成平臺“如影SenseAvatar”,雖然能直接對應廣告營銷、影視創作、空間設計、元宇宙等應用場景,但此前主要還是助力B端客戶降本增效和內容生產革新。日前,商湯如影APP結束公測正式上線,C端用戶開啓正式體驗。

但必需指出的是,商湯與市場上大多公司不同,並沒有主打一個領域的AI模型或應用,而是打造通用大模型,可適配多個具體應用場景,爲多領域商業化落地加速打下基礎。

“大模型”的本質,是加速AGI的到來,讓AI的能力更加通用,進而解決更多的長尾問題、解鎖更多應用場景。AI的滲透率更高,則意味着更大的商業空間。

這背後,是商湯搭建了通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AI大裝置SenseCore,包攬了算法、平臺、算力多層服務,成爲公司降低AI模型的生產成本、以AI賦能百業的根本。

“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在此基礎上構建,其迭代速度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可以做到快速更新,從而不斷解鎖通用型AI的更多可能。

近日,商湯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宣佈“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迎來升級,大模型技術已在智能座艙、交通、金融、醫療、電商、移動終端、產業園區等行業生產實踐中的落地應用。

可預期,隨着商湯大模型相關應用逐漸開放,更多場景將會紛至沓來,併爲公司帶來更多的商業化價值和想象空間。

積極因素逐步增多

有望迎價值重估

港股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但受困於外圍環境影響流動性,也導致不少上市公司估值難以體現其基本面和發展潛力。流動性的缺失也放大了減持所帶來的股價波動。

日前,商湯繼去年被納入港股通,再度入選首批“雙櫃檯模式”證券名單,這一方面表明其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和市場認可度。

另一方面,商湯作爲國內AI頭部公司,能夠爲國內投資者在高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這將爲商湯帶來更多增量投資者,長期利好公司在市場的流動性和投資價值。

未來,商湯通過“大模型+大裝置”持續推動AI基礎設施能力的躍進提升,讓AI的產業價值在更多行業中綻放,相信將會有更多用戶洞察到商湯的發展潛力,其股價亦有望體現出公司真正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