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經受住美聯儲激進加息、國際經貿局勢動盪等外部壓力,新興經濟體今年以來表現出較強的經濟韌性。多個國際機構和國際級會議釋放的信息顯示,在較好控制通脹、穩定金融市場的基礎上,與中國經貿合作升溫等因素疊加,新興經濟體未來增長前景較樂觀。

多跡象展現經濟企穩

洛克菲勒國際公司董事長魯吉·夏爾馬近期撰文指出,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經濟增長率擴大、通脹率可控、匯率企穩等經濟韌性的跡象層出不窮。

他舉例稱,在25個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有四分之三今年經濟增長預期會大幅增長,其中包括印度和巴西。各界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正在上升,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新興經濟體。通脹率方面,這些經濟體的中位數據爲5%至6%,並不高於發達經濟體。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格里爾表示,“新興市場央行比發達經濟體央行更快地控制住了不斷上升的通脹預期,並從中受益。此前,我們認爲新興市場央行可能會等到美聯儲爲放鬆貨幣政策開綠燈後纔開始降息,現在我們認爲,無論美聯儲政策如何,新興市場央行都會開始降息。”

夏爾馬還指出,新興經濟體未來一年的平均增長速度有望超過4%,是發達國家的四倍。資金正追隨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大型新興市場的外國投資正在增加,而且自去年底以來,這些國家的貨幣兌美元一直在走強。

上半年,彭博衡量八個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套利交易投資回報的指數上漲約4.8%,取得2017年來最好半年走勢。巴克萊分析稱,摩根大通追蹤新興市場貨幣預期波動率的指數已降至2021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不僅貨幣,新興市場經濟體本幣債券的表現也好於美國國債,其平均風險溢價已降至10年來的最低水平。

在本輪全球加息週期中,新興經濟體早於美聯儲一年左右先發制人加息。而進入今年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興經濟體在實現通脹峯值和最終利率方面領先於發達國家。花旗新興市場通脹意外指數在截至5月的過去12個月中,有11個月取得下跌,顯示出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一直低於預期。較高的名義借貸成本、不斷下降的通脹和低匯率波動性給了新興市場更多政策轉向的底氣,暫停加息的新興經濟體越來越多,比如印度、印尼、波蘭和墨西哥等。匈牙利甚至已開始降息並釋放出進一步寬鬆的信號,巴西央行也已開啓了在8月降息的可能性。

另外,瑞士百達財富管理最新發布的2023年下半年全球宏觀展望指出,新興市場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自年初以來一直維持在略高於50的水平,相比歐美的製造業更具韌性。

亞洲經濟亮點多

儘管亞洲主要經濟體在今年上半年遭遇挑戰,但總體而言,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前景仍然可期。

富達國際2023年第三季度投資展望提出,在較爲黯淡的全球經濟圖景中,亞洲仍是亮點,其復甦前景光明。至少有三個因素可能會影響和改變亞洲地區復甦格局:消費勢頭、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意願以及外部需求的減弱。

富達國際亞洲固定收益主管朱蕾表示,東南亞市場繼續受益於供應鏈重組,當地企業會選擇“中國+1”策略來抵消地緣政治風險。印尼正努力在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同樣在電器市場,馬來西亞和越南佔比提升。泰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區內旅遊目的地將從中國內地的持續開放和復甦中獲益。

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11日發佈的新一期世界保險業sigma報告表示,亞洲新興市場有望在未來數年繁榮發展,成爲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表示,鑑於中國經濟逐步復甦,中國將成爲今年少數幾個經濟增速高於去年的國家之一。中國經濟復甦和需求恢復也將爲地區增長提供新動能,預計2023年至2024年亞洲新興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4%。

另外,威靈頓投資管理宏觀策略師聖地亞哥也看好亞洲經濟的增長前景。“亞洲今明兩年可能會實現世界範圍內最強勁的經濟增長,這主要受中國經濟復甦所推動。日本新出現的結構性變化、整個亞洲地區遊客流動的加快以及印度有利於經濟增長的環境等因素可能會提供進一步的支撐。後疫情時代的消費是實現這一增長的核心,亞洲家庭仍然擁有在疫情期間積累的大量超額儲蓄。鑑於通脹壓力溫和且匯率相對穩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金融環境應該會繼續維持。”聖地亞哥認爲,“我們預計,以中國爲支點的亞洲經濟將繼續快速增長。”

對華合作升溫拓展共贏空間

在日前舉行的多場國際級會議上,新興經濟體與中國合作升溫趨勢明顯,中外與會嘉賓紛紛認爲,與中國在多個產業合作共贏的同時,新興經濟體的韌性得到鞏固。

“數字技術彌合了地理位置偏僻、空間距離遙遠、交通設施落後等鴻溝差距,有利於向世界低成本、低時延分享發展經驗,這是中國釋放‘升級版’機遇的巨大優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日前舉行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說。

歐陽日輝認爲,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步入“體系化”推進階段,與各國在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市場和數字治理等方面仍有諸多提升空間和合作空間,“中國‘升級版’機遇將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參加近期舉行的2023年RCEP經貿合作高層論壇與會嘉賓一致認爲,RCEP的實施,已經實實在在地推動了中國和各成員國的貿易增長,產業合作增強。在論壇上,海關總署關稅徵管司副司長於文仲用數據舉例說:“2022年,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速超過兩位數的達到了8個,其中對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緬甸、柬埔寨、老撾進出口增速均超過了20%。2022年,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中間產品8.7萬億元,增長8.5%,佔同期我國對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值的67.2%。”

在日前閉幕的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發佈99個對接合作項目、金額87億美元,其中11個非洲國家發佈74個對接項目,數量爲歷屆之最。34項合作成果集中發佈,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