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7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爲遏制中藥(材)不合理漲價,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中心發出《關於推進中藥材、飲片“直供直銷”,遏制不合理漲價的倡議》,並啓動保障中藥材、飲片直供直銷的“中藥產銷聯合體行動”。而此前,中國中藥協會也曾發出行業倡議,呼籲科學、合理採購中藥材原料,克服壓力保證採購週期內的藥品供應,鼓勵促進產銷直接對接,儘量減少中間炒作環節。

近期,中藥材價格出現持續性上漲的異常情況,部分品種的價格更是暴漲3-4倍。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中心方面稱,一部分藥材被帶上了濃重的金融屬性,行業的健康發展受到嚴重衝擊。此輪價格持續性上漲背後,其原因除疫情後部分品種供需關係失衡、天氣原因減產、藥品標準提高等之外,更有囤積居奇者肆意炒作,進一步加劇了供需失衡。

中國中藥協會的報告指出,通過藥通網對亳州、安國、成都、玉林幾大交易市場常用大宗藥材價格進行調查,有超過2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50%,1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100%,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過200%。通過對中藥材天地網的中藥材行情進行調查,部分情況更爲嚴重。

中藥材的異常漲價引發了行業關注。早在7月8日,中國中藥協會發布《倡議書》稱,堅決反對、也絕不以任何形式參與到哄擡和操縱藥材價格、投機炒作等擾亂藥材市場秩序的不正當乃至違法行爲中。建議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品牌、優質企業率先行動,打造中藥全產業鏈質量管控體系,促進產銷直接對接等。

“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中心的做法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中藥材種植者、加工者、農戶以及醫院等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減少交易信息不對稱,北中醫戰研院岐黃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醫藥衛生法學教授鄧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述做法有一定的作用,其他省份也可以參考使用。

不過,鄧勇也表示,中藥材暴漲背後的原因很複雜,既有資本的裹挾炒作,也有勞動力缺失等因素,以及隨着國家對中藥材質量監管力度的加大,合規成本加大。這種產銷聯合行動能否從根本上解決中藥材價格暴漲的問題仍不好說。

一位中醫從藥材的種植端分析了漲價,他表示,原材料稀缺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中藥材不同於化學制劑,多數以動植物和礦物質爲主。植物藥材需要一定生長週期。

在鄧勇看來,應對中藥材價格暴漲和飆升,關鍵應由政府主導,產業鏈各主體共同參與,協調共治,方能取得長久穩價效果。首先,相關政府應完善相關政策,提高進入中藥材產業鏈的門檻,減少中藥材產銷的中間環節;其次,醫藥工業終端應加強對種植端的重視,提高種植端的收益比例,建立與種植端直接溝通合作的機制來穩定供給,給予種植端生產信心,同時減少種植盲目性;最後,由政府推動、行業協會參與建立中藥材信息共享平臺,使中藥材價格、質量、交易等行爲透明。

“價格的平息需要一段時間,更需要多方合力,物價部門包括藥監部門等形成合力,進行調研,看看問題出在哪裏,誰主導的漲價,如何切實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抑制非理性的漲價。”鄧勇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