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醬酒產業,不管是成熟產區的“減法”或是“新興產區”的“加法”,對於產區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來說都很重要,在做“減法”和“加法”運算中,最適合當地發展,纔是最優選擇······

7月5日,貴州習酒公佈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公司上半年實現銷售額116億元,同比增長13%。這是習酒“脫茅”後的首個完整半年財年,貴州習酒銷售額仍保持雙位數增長。

7月7日,習水經開區官方發佈,2022年習水縣白酒產能突破17萬千升,產量突破15萬千升,銷售收入達到306.9億元,產區白酒產量佔據全國醬酒產量的26%,全國每4瓶醬酒就有1瓶產自習水。

重磅利好消息凸顯了習水白酒產業在“加減法”運算中的精準化和精細化,通過“加法”增量做大做強,再通過產業、產能的提升做企業數量的“減法”,習水實現了“產能”與“生態”平衡發展的雙贏。與習水產區相比,仁懷產區通過近幾年的整頓整改、兼併重組和關停,企業數量銳減,產值也在“減法”中實現了提升。

業界認爲,從茅臺一家到整個醬酒軍團,從仁懷一個產區到如今的習水、金沙、赤水白酒產區,貴州白酒產業赤水河核心產區的優勢更加凸顯。今後,貴州醬酒可能會經歷“加減法”的交替運算,成熟的產區做“減法”,新興的產區可能會先做“加法”再做“減法”,但對於醬酒產業來說,“減法”運算,未來可能參與的產區會越來越多。

仁懷、習水、金沙的“減法”

做“減法”,醬酒核心產區仁懷市做得十分徹底。截至2022年底,仁懷清理退出白酒生產企業(作坊)622家、窖池7804口;949家企業完成“四改一建設”;完成117家白酒生產企業(作坊)兼併重組。

仁懷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仁懷將新增清理退出白酒企業(作坊)100家以上,確保白酒生產企業總數控制在1000家以內。

數量幾乎減去一半,產量和產值並未減少,仁懷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仁懷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劉進曾表示,2022年仁懷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06.70億元,同比增長5.6%;白酒總產值完成899.7億元,同比增長18.9%。

加大產能,守住生態底線,習水縣和習水白酒產區在數年前大開招商引資之門,廣招商的同時也設置了門檻,隨着產業、品牌化進一步聚焦,習水白酒產業從招商引資初期的“加法”模式,逐漸升級爲“減法”模式,習水產區通過提高招商投資准入門檻,規定新引進的白酒企業必須具備萬噸以上產能等舉措,將一些投機者排除門外。

2022年6月,習水縣人民政府官網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白酒產業發展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從產能門檻、投資性質、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規範習水產區白酒產業發展。

《華夏酒報》記者從習水經開區官方發佈的信息中獲悉,習水縣通過兼併重組、關停取締、扶優扶強等方式,將白酒企業數量從22家精減到15家,其中,“萬噸級”酒企8家。2022年,習水縣溫水白酒配套產業園區產值超13億元。  

習水產區也在“減法”運算中實現了新的超越。7月11日,在貴州從事白酒中小企業整合的宋先生告訴《華夏酒報》記者,想在仁懷、習水廠區尋找“好的”項目,只有真金白銀做中長期投資規劃並不斷擴大產能纔有機會,想投機薅羊毛、割韭菜掙快錢的機會已經沒有了。

湖南程先生本打算在仁懷收購一個小一點的酒廠,但最終也沒談成。隨着投資門檻的提高和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小酒廠和家庭作坊面臨整合,加上投資額度不大,程先生選擇離開貴州,到其他地方尋找機會。

除仁懷、習水產區外,金沙產區也在加大白酒產業整治力度,除金沙窖酒、金沙古酒和金沙老醬酒等規模大一些的頭部企業外,對外來投資項目的規模和准入門檻做了新的要求。金沙縣一家白酒企業品牌負責人張先生表示,他們企業規模不是太大,根據生態保護和產業升級,企業準備加大產能、加大投資,進一步做大做強。

2022年,金沙縣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生產成品酒18356.3千升,完成產值38.7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5.46億元,實現稅收12.36億元,規模以上白酒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爲17.8%。  

金沙產區在做“加法”的同時,也在做着“減法”。截至目前,金沙縣已引進玉山九鼎、柏星龍等31家酒類包材企業入駐產業園區,初步形成瓶、箱、盒、蓋酒類包材全產業鏈條。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包裝包材企業有6家,實現產值2.87億元,同比增長60.8%。今年,金沙縣現有技改擴能和新建白酒項目12個,總投資230.79億元。與此同時,金沙產區白酒企業准入的門檻正在提高。媒體報道稱,去年,詩月酒業與金沙縣達成5000噸醬香型白酒項目投資合作意向,投資金額5億元。詩月酒業負責人劉曉坤錶示,詩月酒業5000噸白酒生產項目建設是金沙縣狠抓項目建設,打造百億級白酒產業集羣中的亮點。

在行業人士看來,仁懷、習水、金沙產區通過“減法”運算進一步做大做強,在培育醬酒龍頭企業和強勢品牌的同時,抓大放小對產業健康發展和生態保護都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整個產區的白酒來說是好事。

新興醬酒產區的“加法”

如果說整個醬酒在增長的話,那貴州和赤水河流域的醬酒則在“瘋長”。在茅臺的引領下,僅貴州省就湧現出習水、金沙、赤水等大大小小六七個產區,再加上赤水河上下游的雲南鎮雄產區和川南古藺產區,古藺、習水和金沙的成功,給其他產區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習酒和習水的成功,也是在經歷“加法”之後才實施的“減法”。習酒從2016年營收26億元,到2017年35.78億元;2018年到2021年,習酒營收從50億元躍升至155.8億元;最後到去年突破200億元。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1年,習水縣白酒產能從5.4萬千升增至17萬千升,產量從2.64萬千升增至15萬千升,白酒工業總產值從51.95億元增至185億元。

從“0”到“1”是一個變化,從“1”到“10”也是一個變化,而到“N”更是一個變化。與仁懷、習水、金沙產區不同,赤水白酒產業相對薄弱,巴蜀液、赤水老窖、貴福酒業等企業是2020年赤水市招商引資的項目,當時的產能不高,赤水產區還處在做“加法”的階段。

2021年8月初,曾在仁懷工作多年的汪能科履新赤水市委書記,汪能科的到來,預示着赤水白酒產業和產區會迎來大的發展,經過近兩年的規劃發展,赤水白酒產業初具規模。

《赤水市醬香白酒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顯示,集聚“一園兩區”發展醬酒產業,到2025年,赤水產區白酒產能突破10萬千升以上、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赤水市的招商門檻也在提高,從千餘千升到優先選擇年產能5000千升以上的白酒項目,赤水優中選優。截至目前,已有8家年產能5000千升以上的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22家包材配套企業、2個酒糟綜合循環利用項目落戶赤水。

赤水的“加法”運算還在進行中。遵義轄區內的匯川、播州、桐梓、餘慶極可能會成爲新的醬酒產區,除遵義外,黔南州、安順、銅仁德江、石阡、黔東南黃平、貴陽修文白酒產區已經成爲新的產區,這些新的產區在區位上遠離赤水河,但貴州醬酒的火熱足以吸引資本的關注,在仁懷、習水、金沙等優勢產區門檻提升後,新興產區將是投資者的樂土,也是新興產區招商引資的重點。

貴州省發改委在《關於大力推進實施2023年2500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的通知(黔發改投資〔2023〕111號)》中提到,貴州將投資11863億元用於2500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其中涉酒項目84個,金額達959.208億元。在84個涉酒項目中,有64個坐落在遵義市,8個位於黔東南,7個位於畢節市,安順和銅仁也分別有兩個項目落地。

貴州醬酒產業從以往聚集在遵義仁懷茅臺鎮,到如今的多元化發展佈局,對貴州整體醬酒發展來說利大於弊。

在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的2023年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名單中,醬酒項目92個,比2022年增加29個,增幅喜人。截至目前,貴州黔東南、黔西南、黔南等地,除青酒、貴州醇、勻酒等品牌外,正在加大招商力度,做足“加法”。銅仁規劃了德江縣白酒產業園項目、石阡縣大關酒擴產項目也在實施中,印江木黃鎮兩個5000噸以上產能的醬酒廠已建成,思南等地也有醬酒項目落地。

業界認爲,貴州醬酒產業,不管是成熟產區的“減法”或是新興產區的“加法”,對於產區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來說都很重要,在做“減法”和“加法”運算中,最適合當地發展,纔是最優選擇。新興產區當下的“加法”也是成熟產區之前走過的路,隨着產區、產業和產能的增長,新興產區的“減法”也會實施,畢竟,可持續纔是發展的王道。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