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4日訊(編輯 史正丞)隨着近些日子國際市場開始密切關注鎵、鍺這兩種金屬的供應情況,歐盟也忙不迭地開始調研區域內的產能潛力,結果不容樂觀。

據英國《金融時報》週五報道,歐盟近些日子緊急聯繫了一批生產的煉廠,主要是爲了調查他們在生產過程中擴產鎵、鍺副產品的潛力。

當然,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讓煉廠投資至少數千萬歐元擴產,本身也是一個頗爲尷尬的要求。

希臘工業集團Mytilineos旗下的鋁業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歐盟找到他們,目的是詢問在鋁土礦轉化爲氧化鋁的過程中,能否順帶着生產一些副產品鎵。這家工廠的歐洲事務主管Nick Keramidas對媒體確認了這件事情,同時略帶嘲諷地強調歐洲(因爲高電價)剛剛經歷過一波煉廠的關門潮。

Keramidas說到:“歐洲說‘哦,讓我們提高產量,可以去找氧化鋁精煉廠’,但當我上一回環視這個行業時,有一半的煉廠已經關門了。當你因爲產業條件問題而無法有競爭力地生產主要商品時,投資鎵副產品可能是愚蠢的。”

歐洲有色金屬交易協會Eurometaux確認,協會里有多家企業正在考慮鎵和鍺的供應問題,但這其實是更廣泛的產業政策討論。去年歐洲已經因爲鎂恐慌過一回了,今年變成了鎵和鍺,大家都不知道下一個受到關注的金屬是什麼

如果說鎵還能看看鋁煉廠,鍺需要鋅煉廠採用特殊的工藝才能獲取。簡而言之,整個歐洲沒有煉廠有這種工藝。

一些最新的動作

就鎵、鍺的供應前景方面而言,大宗巨頭托克旗下Nyrstar正考慮在美國田納西州的鋅煉廠投資1.5億美元,建造一個鍺和鎵的回收和加工設施。光是這一處的產能能滿足美國現在80%的需求,整個建設週期需要2年左右。

比利時有色金屬公司優美科(Umicore)也有回收鍺的業務,表示正在開發基於“薄膜”鍺的技術,以減少該材料的使用。

事實上,鎵、鍺本身也是歐盟正在討論的《關鍵原材料法案》中定義的“關鍵和戰略原材料”。投資者更加熟悉的鋰、稀土、鎂也在名單上。

華西證券研究所環保有色首席分析師晏溶在今年3月發佈的研報中解讀稱,歐盟許多關鍵原材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該法案的發佈,有助於歐盟加速本土及海外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建立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確保全球關鍵原材料的供應鏈安全。

在歐洲整體的憂慮情緒背景下,也有一些國家看到了機遇,其中就有今年因“困境反轉”閃耀投資市場的希臘。希臘環境部長Theodoros Skylakakis表示,他希望希臘能夠成爲歐洲關鍵礦物的生產中心,部分原因是Mytilineos具備利用鋁土礦生產鎵的潛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