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结束的CBA选秀,从前五号新秀的准确排名,到数支球队的放弃选秀权,全部都符合预期。

唯一的意外,是姚明的缺席。

很显然,相比国家队、村BA和亲子旅游,CBA选秀的被看轻,说明这姚明个力主强推的联盟未来,依旧处于不受待见的襁褓之中。

同一时间,U19国青控卫赵维伦轻飘飘的一篇归国社媒,意外引起了中国球迷的关注。

某些先知媒体人已经断言赵维伦将会签约CBA土豪上海久事。

CBA选秀高调的冷清与赵维伦低调归来受到的热捧,其实反衬出的,是中国篮球青训的传统偏执。

一,除了陈国豪和林彦廷,我不看好几乎所有的本届新秀。

今年的CUBAL决赛,陈国豪一个人力扛数位清华大学两米好汉率队爆冷夺冠。

比赛后我在文章里给出结论,陈国豪的CUBAL未来,要远比邹阳光明,因为CBA不需要一个只有传切,只有防守,却没有一个起码远筐能力的锋线。

至于方佳晨,CUBAL决赛,已经注定了他不是CBA的三流控卫,他已经肯定达不到袁堂文的高度。

陈国豪的短板是他的身高不足,使他的CBA未来注定处于不伦不类的三四号位摇摆人位置。

看过多场大学生联赛之后,我基本上不看好除了陈国豪之外的所有CUBAL选秀球员。

至于林彦廷,没有看过他的全场比赛,我看好他,更多的是因为对于陈盈骏、林廷谦和林志杰的信任,还有,他也姓林。

二,CBA选秀权的被大量放弃,说明的就是大学生球员的技不如人。

去年的选秀,除了王岚嵚,哪怕是再铁杆的球迷,也不怎么太记得还有什么人打了出来。

今年的选秀,23名被摘牌球员,数量排名历史第二,但是,首轮选秀权的被大量放弃,说明的,就是大学生球员的技不如人。

虽然提起大学生球员,很多球迷对于韩德君王少杰们津津乐道,但是每年能打出来的新秀,确实是凤毛麟角。

大学篮球确实能够让球员通过特招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让他们拥有成为职业球员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但是,大学生球员从技战术到体能方面的全部不足,说明大学生涯确实让他们在最应该涨球的年龄,选择了篮球光阴的起码一半儿虚度。

三,赵维伦的模式确实不可复制,虽然他确实是中国篮球的某种未来。

今天稍早传出的消息是,此前刚刚代表中国U19出战世青赛的旅意小将赵维伦,已经和上海男篮签约。

虽然随后上海方面出面否定,但是从签约本土运动品牌,到归国与球迷互动,赵维伦的回归CBA,只剩下时间问题。

赵维伦如果参加选秀,毫无疑问他就是状元。

如果不参加选秀,直接与上海签约,那也确实是上海的本事。

对于CBA来说,赵维伦的海外培养确实是一种新的青训模式,不过此前的类似模式,印象中都没有取得大的成功。

简单从世青赛的表现看,赵维伦确实是同年龄段的中国最佳控卫,他的水平比同年龄段的王岚嵚要高。

他确实是中国篮球的某种未来,他未来的CBA回归,其实就是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因为以赵维伦的身体条件,他在欧洲的未来很快就会达到天花板。

四,中国式篮球传统青训的全运会思维,使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一直被漠视。

毫无疑问,CBA选秀和赵维伦式的海外成长,短时间内依旧无法威胁传统青训。

但是,现在中国传统青训的短板,在世青赛上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杨瀚森和赵维伦,那国青就是系列的惨案发生。

现在中国的篮球青训,依旧在重视高度,重视内线,重视成绩,重视短期。

不抛弃中国体育的全运会功利思维,中国大球青训就不可能摆脱与短平快小项目完全相同的唯成绩论死结。

中国式篮球传统青训依旧统治着未来的二十年甚至更久,直到大学生球员出现在篮球管理者的位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