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結束的CBA選秀,從前五號新秀的準確排名,到數支球隊的放棄選秀權,全部都符合預期。

唯一的意外,是姚明的缺席。

很顯然,相比國家隊、村BA和親子旅遊,CBA選秀的被看輕,說明這姚明個力主強推的聯盟未來,依舊處於不受待見的襁褓之中。

同一時間,U19國青控衛趙維倫輕飄飄的一篇歸國社媒,意外引起了中國球迷的關注。

某些先知媒體人已經斷言趙維倫將會簽約CBA土豪上海久事。

CBA選秀高調的冷清與趙維倫低調歸來受到的熱捧,其實反襯出的,是中國籃球青訓的傳統偏執。

一,除了陳國豪和林彥廷,我不看好幾乎所有的本屆新秀。

今年的CUBAL決賽,陳國豪一個人力扛數位清華大學兩米好漢率隊爆冷奪冠。

比賽後我在文章裏給出結論,陳國豪的CUBAL未來,要遠比鄒陽光明,因爲CBA不需要一個只有傳切,只有防守,卻沒有一個起碼遠筐能力的鋒線。

至於方佳晨,CUBAL決賽,已經註定了他不是CBA的三流控衛,他已經肯定達不到袁堂文的高度。

陳國豪的短板是他的身高不足,使他的CBA未來註定處於不倫不類的三四號位搖擺人位置。

看過多場大學生聯賽之後,我基本上不看好除了陳國豪之外的所有CUBAL選秀球員。

至於林彥廷,沒有看過他的全場比賽,我看好他,更多的是因爲對於陳盈駿、林廷謙和林志傑的信任,還有,他也姓林。

二,CBA選秀權的被大量放棄,說明的就是大學生球員的技不如人。

去年的選秀,除了王嵐嶔,哪怕是再鐵桿的球迷,也不怎麼太記得還有什麼人打了出來。

今年的選秀,23名被摘牌球員,數量排名歷史第二,但是,首輪選秀權的被大量放棄,說明的,就是大學生球員的技不如人。

雖然提起大學生球員,很多球迷對於韓德君王少傑們津津樂道,但是每年能打出來的新秀,確實是鳳毛麟角。

大學籃球確實能夠讓球員通過特招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且讓他們擁有成爲職業球員之外的另一種可能,但是,大學生球員從技戰術到體能方面的全部不足,說明大學生涯確實讓他們在最應該漲球的年齡,選擇了籃球光陰的起碼一半兒虛度。

三,趙維倫的模式確實不可複製,雖然他確實是中國籃球的某種未來。

今天稍早傳出的消息是,此前剛剛代表中國U19出戰世青賽的旅意小將趙維倫,已經和上海男籃簽約。

雖然隨後上海方面出面否定,但是從簽約本土運動品牌,到歸國與球迷互動,趙維倫的迴歸CBA,只剩下時間問題。

趙維倫如果參加選秀,毫無疑問他就是狀元。

如果不參加選秀,直接與上海簽約,那也確實是上海的本事。

對於CBA來說,趙維倫的海外培養確實是一種新的青訓模式,不過此前的類似模式,印象中都沒有取得大的成功。

簡單從世青賽的表現看,趙維倫確實是同年齡段的中國最佳控衛,他的水平比同年齡段的王嵐嶔要高。

他確實是中國籃球的某種未來,他未來的CBA迴歸,其實就是實現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因爲以趙維倫的身體條件,他在歐洲的未來很快就會達到天花板。

四,中國式籃球傳統青訓的全運會思維,使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一直被漠視。

毫無疑問,CBA選秀和趙維倫式的海外成長,短時間內依舊無法威脅傳統青訓。

但是,現在中國傳統青訓的短板,在世青賽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沒有楊瀚森和趙維倫,那國青就是系列的慘案發生。

現在中國的籃球青訓,依舊在重視高度,重視內線,重視成績,重視短期。

不拋棄中國體育的全運會功利思維,中國大球青訓就不可能擺脫與短平快小項目完全相同的唯成績論死結。

中國式籃球傳統青訓依舊統治着未來的二十年甚至更久,直到大學生球員出現在籃球管理者的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