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近千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A股披露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公司由此也增至1707家。

總體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今年上半年業績普遍實現復甦;鋼鐵、煤炭、有色以及化工等週期性明顯的行業業績預告則不太樂觀。

北大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隨着宏觀穩經濟政策協同發力,社會經濟恢復常態化運行。但我國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仍舊複雜多變,國內經濟復甦斜率有所放緩,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內生修復動能仍需加強,恢復和擴大需求是未來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家用電器等行業預喜率超七成

據數據,截至目前,A股已有170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已具備一定代表性。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業績復甦跡象明顯。非銀金融、家用電器美容護理、社會服務等行業預喜(包括預增、續盈、扭虧、略增預告類型)佔比較高,七成以上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比較樂觀。汽車行業的預喜率超六成,公用事業、電力設備、商貿零售、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食品飲料等多個行業預喜率在50%以上。

不過,也有部分行業上半年業績預告不太樂觀。例如,綜合行業預喜率只有10%,煤炭、鋼鐵、基礎化工等行業的預喜率不超過20%,房地產、電子、石油石化等行業上半年業績預喜的公司不超過三成。

今年上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完整的半年,市場對消費復甦、經濟復甦普遍預期較高。但面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環境,消費是疫後短期集中性、一次性的釋放,還是能持續性的改善,需要持續觀察;經濟復甦的斜率是否依然保持向上,經濟回升等動力能否持續增強,存在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和投資者的預期,這一點在疫情之後非常明顯,股市與經濟之間的正相關性也顯著提升。”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尤春野表示,站在當前時點上,中國經濟預期和美元流動性預期均有望出現持續性的改善。雖然全面性的改善尚需時日,但是拐點已經出現。

天風證券預計,二季度大概率是今年經濟復甦動能的環比低點,在透支效應衰退、內生增長動能修復、庫存週期見底的共同作用下,三四季度經濟或將環比改善,進入“N字形”復甦的第三階段。市場對長期(轉型換擋減速)問題短期化,對短期(疫後N形復甦低點)問題長期化,導致了過度悲觀的情緒,意味着市場對於基本面定價可能存在低估,未來受外因刺激,又存在定價修復的空間。

業績“牛股”揭曉

從盈利能力看,貴州茅臺無疑是A股市場的王者。貴州茅臺近日披露上半年主要經營數據公告,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約706億元,同比增長約18.8%,其中茅臺酒營業收入約591億元,系列酒營業收入約99億元。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19.5%。

此外,中國神華中遠海控陝西煤業比亞迪紫金礦業等上市公司預計上半年盈利在百億以上,但除了比亞迪外,其他上市公司業績均出現下滑,海運龍頭中遠海控在海運價格迴歸合理區間的背景下,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超七成。

隨着國際地緣關係緊張情況改善,世界主要煤炭出口國持續推進對中國的出口,緩解了國內煤炭壓力,今年上半年煤炭價格“跌跌不休”,中國神華、陝西煤業等煤炭龍頭企業上半年淨利潤下滑明顯。

而從業績增幅看,長久物流是目前A股業績“預增王”。長久物流7月14日晚發佈業績預告,上半年預計淨利潤約4000萬元至5500萬元,同比增長6475.7%~8941.59%。

至於業績增長原因,公司表示,2023年上半年汽車行業保持穩健發展,產銷量均有所增長,此外我國汽車出口也持續高速增長,因此公司主營業務順勢逐步恢復,同時國際業務表現優異,公司利潤穩步恢復。

但記者觀察發現,不少公司業績爆發式增長,數十倍增長的背後更多的是因爲公司2022年上半年業績基數較低。例如,長久物流2022年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爲60.83萬元,今年上半年隨着公司業務恢復,在去年低基數基礎上,實現業績爆發式增長。

綜合盈利規模和業績增長幅度,記者根據上半年盈利大於10億元,同時淨利潤增幅超100%的條件梳理,發現不少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突出。例如,比亞迪在新能源車業務強勁增長的背景下,預計上半年最高盈利117億元,同比增長超2.2倍。

比亞迪表示,2023年上半年度,新能源汽車行業保持快速增長,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上實現強勁增長,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繼續強化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地位。儘管上半年汽車行業競爭加劇,憑藉不斷提升的品牌力、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強大的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公司繼續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

此外,煤價下跌使得中國神華、陝西煤業等上半年淨利潤大幅下降,而華能國際浙能電力等煤電商盈利能力明顯恢復。

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半導體設備相關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也比較明顯。北方華創公告稱,業績增長主要因爲公司半導體設備業務的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及經營效率不斷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遠海控上半年業績大降,中遠海能卻增長超15倍。公司表示,上半年國際油運市場的運價水平在劇烈波動中表現強勁。中國石油需求上漲以及美灣、巴西原油出口對長運距航線的貢獻,是2023年上半年VLCC運價高漲的主要驅動因素。集團及時捕捉區域市場的成交機遇,實現整體船隊收益的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