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風險偏好回升,貨幣基金近兩週持續外流。

經歷了短暫休整後上周美股重新起步,標普500指數和納指紛紛創下15個月新高。

隨着美國通脹壓力進一步緩解,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降溫,風險偏好重新迴歸。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溫和的通脹數據增加了美聯儲將結束緊縮週期可能性,即7月份的加息可能是最後一次。他認爲,考慮到住房通脹,供應鏈瓶頸緩和等因素,下半年通脹有望進一步緩和。

美聯儲進入緘默期後,財報季將成爲焦點,考慮到短期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接近創紀錄水平,企業財報利好有望繼續支持市場走強。

美聯儲進入緘默期

作爲美聯儲7月會議前爲數不多的重磅數據,上週美國兩項通脹報告吸引了衆人的目光,結果也讓外界感到歡欣鼓舞。具體而言,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降至3%,較此前大幅回落1個百分點,連續第12個月下降。作爲上游成本的風向標,6月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增長2.4%,創近三年新低。

市場政策預期有所變化,中長期美債收益率走低,與短期利率掛鉤的2年期美債從上週的4%以上降至3.74%,相當於1次加息空間。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回落至3.80%以下,創三週低點。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在7月加息完整定價的同時,年內再次加息的概率降至25%,較前一週大降10個百分點,普遍預期本月美聯儲將達到終端利率水平。

然而美聯儲內部依然存在分歧,官員們在緘默期前紛紛發表講話。第一財經記者彙總發現,包括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在內的多位官員堅持認爲年內或需要加息2次,而亞特蘭大聯儲博斯蒂克等鴿派成員則傾向於美聯儲需要保持耐心,觀察加息對經濟的影響。在對7月政策立場達成基本一致的同時,真正分歧可能集中在如何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加息上。

機構Stifel在報告中表示,最新物價指標表明,此前的政策舉措已經在爲冷卻通脹產生效果,特別是在生產者方面。Stifel認爲,由於核心通脹率仍然是目標的2倍,在委員會確信價格穩定已經實現之前,顯然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施瓦茨向第一財經表示,通脹下降將爲消費者維持支出提供更多支持。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非常健康,在保障經濟韌性的同時也可能意味着美聯儲明確加息週期結束還爲時過早。不過,在他看來,通脹下降意味着實際利率上升,政策繼續收緊,並將在今年下半年對經濟造成更大的影響。

施瓦茨繼續維持年末美國經濟溫和衰退的預期,隨着貨幣政策效應逐漸顯現,經濟放緩下失業率將緩慢上升,在明年初接近5%。他預計,這應該會給通脹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始終對降息持謹慎態度的美聯儲屆時可能會開始考慮這個選項。

新財報季被寄予厚望

上週美國三大股指漲幅均超2%,標普500指數站上4500點關鍵心理關口。席捲市場的“軟着陸”樂觀情緒正在推動美元下跌,風險資產價格全線上揚。

隨着市場消化通脹數據,焦點將逐步轉向財報季。6月末美國23家金融機構順利通過了美聯儲本年度壓力測試,率先披露業績的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集團也不負衆望,營收和盈利普遍好於市場預期,百事可樂、達美航空的財報也顯示家庭消費端依然健康。

密歇根大學消費者調查顯示,7月信心指數升至72.6,創2021年9月以來新高。初請失業金人數在6月下旬短暫上升後逐步回落,繼續保持在歷史低位區間。BMO wealth management發佈報告稱,只要就業市場穩定,民衆消費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經濟平穩擴張也就意味着股市將不會面臨大幅調整的風險。

投資者對通脹加劇的擔憂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減弱,風險偏好重新迴歸。根據Refinitiv Lipper的數據,投資者連續第三週買入美股基金,其中科技類基金淨流入15億美元,創四周新高。同時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淨流出達到265.5億美元,過去兩週累計近600億美元。

未來一週,特斯拉和奈飛將發佈業績。今年以來,在人工智能熱潮的推動下,科技股成爲了市場的最大焦點,英偉達成爲了美國第七家市值破萬億的公司,水漲船高的估值水平需要真正的業績來驗證。

嘉信理財在展望下週市場前景時表示,隨着通脹擔憂被擱置,短期內利好效應將逐步釋放,牛市預期似乎再次成爲了主角。與上季度末相比,財報季展望正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經濟韌性被證實,那企業財報利好有望繼續支持市場走強,因此對未來一週的整體前景持適度樂觀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