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40%,在全部投資中的佔比超過四分之一。

國務院國資委日前舉行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透露,爲推動中央企業加快佈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資委正在深入推進專項行動落地實施,相關工作方案覆蓋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

國資委表示,將努力提升產業維度監管能力,研究形成資源整合、主業培育、科技創新、資金支持、人才支撐、考覈評價、責任豁免等一攬子支持政策,籌劃設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拿出實幹有效的國資央企解決方案。

近期,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也釋放出加大力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號。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談及“抓實抓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任務舉措”時,提出加快推進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羣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中央企業佈局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2018~2022年,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投資規模由0.7萬億元增長至1.5萬億元,佔全部投資比重由12.8%提升至27%。

今年1~6月,中央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1.4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超過40%,在全部投資中的佔比超過四分之一,主要覆蓋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

在國務院國資委層面,目前已經成立了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形成了工作方案。

上述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指出,要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科學論證基礎上儘快形成體系化佈局,堅持長期主義、穩定投入,邊發展、邊突破、邊佈局,強化與產業鏈上各類所有制企業協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資、產業併購、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等,抓緊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產業領軍企業。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所在,充分發揮政策的牽引作用,打造一批新興產業,形成一批以龍頭企業爲“鏈主”的企業集羣,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近兩個月來,國資委多次對央企加快佈局戰略新興產業作出部署。5月11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時指出,要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力度,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引領帶動我國產業體系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5月13日,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上海調研期間強調,國資委將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優化考覈、投融資、選用人、模式創新等政策措施,打好組合拳,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佈局價值創造的新領域新賽道,打造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集羣。

5月24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會明確,要積極研究出臺支持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創造有利於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要在產業佈局優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良好產業生態和完善體制機制四方面不斷取得新的實質性突破。

7月5日,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圓桌會議第一次會議,研究國有企業提質增效穩增長的工作措施,再次強調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對傳統制造業改造,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認爲,國企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打好組合拳,除了自主進行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基金投資、併購重組等方式也是塑造領先優勢的有效手段,具有整合優質資源、快速擴張規模以及減少市場風險等多重優勢,也能充分發揮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引導其他社會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