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多家上市航空公司陸續發佈半年度業績預告。得益於民航客運市場加快復甦,

去年創“史上最高虧損記錄”的三大航,今年上半年虧損幅度顯著收窄,國航和東航同比減虧均超100億元、南航同比減虧超80億元。

規模較小、靈活性較高的民營航司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則延續一季度盈利勢頭,整個上半年淨利潤分別超5500萬元和6.5億元。 

從整體情況來看,中國航協數據披露,第二季度航空公司經營效益同比繼續大幅改善,4月、5月、6月分別有8家、1家和7家航空公司實現盈利,二季度航空公司同比大幅減虧712.9億元。6月份,扣除匯兌損失後,航空公司實際盈利27.6億元。

中航協方面稱:“影響航空公司利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第二季度的匯兌損失超過100億元。”界面新聞曾報道,2021年航空公司將航油成本飆升歸爲業績慘淡的主因之一,當年三大航的航油成本上漲在35.69%-48.79%之間。2022年由於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明顯,航司失血的主因從航油成本變成了匯兌損失。

航空公司購買飛機、航材、航油等一般通過美元結算和支付,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變動頗爲敏感。國航數據顯示,人民幣升值或貶值1%,將導致本集團淨利潤和股東權益分別增加或減少約3.19億。以2022年上半年爲例,三大航匯兌淨損失合計達到57.02億元。

今年上半年三大航匯兌淨損失金額尚未披露,但三大航業績預告中均提到,由於國際航班恢復不及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油價高位波動等不利因素影響,上半年繼續出現經營虧損。

上半年宣佈盈利的吉祥航空,也主要是靠一季度淨利潤支撐,吉祥航空方面稱:“受二季度人民幣匯率貶值影響,二季度財務費用相應增加,淨利潤仍爲負”。

匯兌損失以外,國際航空市場支撐不足是航司繼續虧損的另一大原因。相比國內航空市場的全面回暖,目前我國國際航空市場恢復仍滯後,特別是洲際航線受多種因素制約恢復較慢。

航空公司原本用於執飛洲際航線的寬體機只能部分投放到國內市場,導致國內市場運力供過於求。運力過剩以後,航空公司客座率和票價水平一定程度上也被壓制。

中航協數據顯示,二季度航空公司飛機日利用率和客座率分別爲2019年同期的89.2%和91.9%,二季度民航平均票價爲868元,環比下降7.4%,航空市場總體上呈現出 “量增價降”的態勢。

在爲數不多實現盈利的航空公司中,表現最爲突出的當屬春秋航空。作爲國內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憑藉成熟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靈活的運力調度,早在疫情期間就多次扭虧爲盈。2021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同比扭虧,實現淨利潤1041萬元,2021年全年更是實現淨利潤3911萬元。

對於盈利的原因,當時春秋航空解釋稱,公司展現出了低成本航空的頑強生命力,通過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自身效率,主要經營指標均有所改善。更關鍵的一個原因在於,2021年日航將春秋航空日本收歸旗下,春秋航空業績也不再受其拖累。

關於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春秋航空在業績預告中提到,國內積壓需求得到較好釋放,國內航線需求的增長是公司上半年業績改善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上半年春秋航空國內航線客座率持續回升,6 月達到上半年月度高點91.32%。 

國際市場方面,春秋航空無寬體機、也沒有開通洲際航線,其國際航線主要集中在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區域。今年出入境政策放開以來,東南亞、日韓航空出行市場頗爲繁榮,哪怕5-6月民航淡季,春秋航空國際航線運營依然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

春秋航空數據顯示,公司國際及地區航線運力投放及需求穩步恢復,第二季度投入國際及地區航線可用座位公里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近五成,客座率亦於6 月回升至 83.55%,其中,地區航線客座率於 6 月率先實現月度同比 2019年提升。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