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

北京時間週一晚間,一則上市公司財報的消息吸引了財經圈的熱烈關注。鉅額的虧損數字也勾勒出另一個問題:在地球股票市場數百年的歷史中,全世界的股民們總共經歷過多少次這樣集體倒吸一口冷氣的時刻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標題裏講的是世界股市,但實際上這種資本市場的鉅虧高度聚焦在美股市場。在維基上有一個全球上市公司年報虧損排名,以年報虧損200億美元爲門檻,截至去年夏天一共有18份年報上榜,其中絕大多數都來自美國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絕大多數公司至今仍在運營,還有不少連中國投資者都耳熟能詳的名字。

根據維基的統計,更新了美國、英國、阿聯酋和瑞士的官方通脹數據,以報告次年至2022年底的官方CPI爲基準,得以將這些虧損直觀地放在一起排列。

通過這張表格可以看出,作爲新千年互聯網時代泡沫破滅的標誌性事件,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在二十年前的鉅虧,直到今天也是穩居榜首的存在。這筆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互聯網新貴美國在線,在2001年1月以1820億美元的交易價值買下時代華納。

經歷泡沫破碎和“9·11”事件的雙重打擊,以及過於前衛的“流媒體內容+網絡連接服務”打法,使得這筆交易的價值在短短一年內快速縮水超800億美元。2003年底,公司把名字又改回時代華納,美國在線就此謝幕。華納的品牌則一直延續至今,後續又經歷了AT&T的鉅額收購,以及去年與探索頻道的合併。按照最新的交易價格,華納兄弟探索公司的市值接近300億美元

除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外,美國次貸危機也集中創造了一批鉅虧的上市公司。美國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因投資按揭抵押證券損失慘重,光是在2008年就報告虧損993億美元。最終在美聯儲累計1800多億美元“高息貸款”扶持,和大量分拆和出售優質資產的操作下,美國國際集團熬過了這場危機。直到今天,AIG依然活躍在保險行業中,但距離往日的榮光依然相去甚遠。

同樣受到次貸危機衝擊,房地美和房利美的2008、2009年年報均在榜上有名,紙面報告的虧損合計達到1600億美元

而在全球上市公司虧損榜中,通用汽車也是唯一一家上榜三次的公司。早在1992年,通用汽車就因爲改變會計制度一口氣計入了235億美元的虧損;而在2005至2008年期間,由於次貸危機嚴重衝擊市場需求,疊加會計操作的緣故,通用累計虧損一度達到800億美元,最終走上了政府救助+破產保護的結局,最終通過重整在2010年登陸紐交所,並在次年重新奪回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的位置。當然,以標普“慢牛長牛”的標準來看,通用汽車並沒有跑贏指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