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怎麼看待這個核心數據?除此之外,這份經濟“半年報”裏,我們還能觀察到怎樣的變化和特點,趨勢與信號?更爲重要的是,穩經濟、促發展,下半年我們又還需要從哪些方面繼續發力?《新聞1+1》連線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共同關注:中國經濟“半年報”,趨勢與信號!

中國經濟“半年報”傳遞哪些趨勢與信號?專家解讀

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5%,怎麼看?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①5.5%的增速,跟世界主要大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相比,依然是非常高的。

②當然因爲大家一直預期二季度GDP增速能夠達到7%左右,這樣上半年GDP估計會在6%,因此5.5%的增速和市場預期還是有一定的預期差的。

③我們如果把今年和去年整個兩年增長速度進行平均就會看到,一季度平均增速達4.7%,二季度則回落到3.4%,這的確也說明了有回緩的跡象。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就是,雖然二季度同比增長6.3%,但是從環比角度看,增長速度出現了一些回落。因此5.5%這個增長速度是目前大國增長中比較好的數據,但是從季度之間的比較來看,一季度是超預期,二季度卻與預期有點差距,復甦的確有回緩的壓力。

④但更爲重要的就是上半年5.5%,而全年要達到5%的這個目標, 就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長速度可能要在4.6%到4.7%這樣的一個水平,由於上半年的基數效應已經基本消失,下半年如果要保持在4.6%、4.7%的增長速度,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在穩增長上加力。

貢獻率超70%!“消費”修復得如何?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①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對於這一點,很多人感受的可能不是特別明顯。但通過另一組數據的對比,也就是上半年,整個消費同比增長8.2%左右,投資增長3.8%,出口增長3.7%,大家就能夠感受到消費對於經濟增長明顯的基礎性作用。

②這是否意味着全面消費進行了升級擴張?我認爲這還沒有達到。因爲雖然今年上半年整個出行指數和各種旅遊、餐飲參數得到了很好的修復,這符合後疫情時代社會修復引領的特徵,但是如果從消費的總體結構來看,我們依然處在一個消費修復的階段,旅遊收入並沒有出現同步上漲,與2019年同期的水平相比,還是要差接近20%,這也說明目前居民消費依然比較審慎。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金銀珠寶類的購買出現了較快上漲,這意味着居民目前的資產負債表,依然在進行較大調整。這個調整如果沒有全面結束,各個層級的居民收入沒有快速上揚,要想消費得到快速提升,我覺得還是缺乏紮實的基礎。

③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消費修復、消費提升依然在進行,只要下半年在消費政策上有所加力,那麼我們所預期的消費常態化,應該是可以期望的。

外貿承壓前行,如何更好解壓?

董倩: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01016億元,同比增長2.1%,但是單拿出6月份來看,是同比下降6.0%,這說明什麼?接下來又該怎麼辦?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①在目前複雜嚴峻、全面惡化的整體國際環境下,我們的外貿將會越來越多地承受外部壓力。因爲今年全年世界的貿易增速都出現回落,韓國、越南、印度,也都出現了外貿增速負10%以上的狀況。我們上半年出口增長3.7%,顯示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彈性韌性,但是一定會承壓的。

②當然目前我們也採取了很多的舉措,比如說上半年人民幣的貶值,以及我們對於外貿促進的一些手段也在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爲代表的“新三樣”方面,我們新的外貿競爭力和出口新行業的提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下半年的這種壓力。

如何看待年輕人的失業問題,怎麼解決就業難題?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①目前年輕人失業率高企,是由於一些結構性、週期性、體制性的原因疊加產生的,單純利用逆週期的政策,還不足以解決年輕人的失業問題。

②但是目前通過穩增長、保主體來進行保就業,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

③另外,由於今年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創了歷史新高,以及由於三年疫情疊加一些延遲就業人數達到新高,我們還要繼續採取一些結構性的政策措施,針對年輕人的失業問題來進行專項解決。

④目前大家會看到整體就業狀況在逐漸改善,尤其是我們進一步的一些託舉政策,也會起到進一步的穩定作用。我們服務行業的復甦,也會進一步促進就業問題的解決。如果對於房地產行業,特別是建築行業進行相應的穩定,同時對外貿行業進行一定扶持,我相信到今年的秋季,失業率將會有一個大幅度降低。

上半年國民經濟恢復向好,下半年期待怎樣更好?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①第一個期待就是國家政策方面,要針對目前穩增長、穩就業、控風險所面臨的一些難題,出臺一攬子、系統性的方案,來對沖目前週期性和結構性的壓力。另外在促進經濟的修復上,尤其是三張資產負債表的修復上,要有針對性的一些政策出臺。

②要持續在產業結構上升級,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上要加大力度,這才能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迴歸到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確定的定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