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宋婕 陳鋒 北京報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用在當下的新能源行業頗爲貼切。

前兩年風光無限的光伏、新能源車股價偃旗息鼓,如今風水輪流轉,特高壓乘着行業建設熱潮,特別是近期年內第三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寧夏—湖南±800千伏)開工,給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都在積極準備招投標工作。

同時板塊內不斷起舞,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收盤,特高壓指數報收4535.71,年內上漲8.80%,同期滬深300下挫0.54%。作爲新興的投資風口,新的投資機會也應運而生。

投資或超千億元

特高壓是指電壓等級在交流1000kV及以上、直流±800kV及以上的輸電技術,具有輸送容量大、傳輸距離遠、運行效率高和輸電損耗低等技術優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也是新基建的七大產業方向之一,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一個事實是,我國70%能耗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但80%的能源資源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需求和供給的錯配製約着經濟的發展。把中西部用不完的能源運輸到最需要的東部去,就需要特高壓。

今年2月,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3月,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開工;6月,寧夏-湖南線路也開始破土動工。今年過去不到7個月,已經開工3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而2022年全年僅有4條開工。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特高壓建設在經歷2022年的放緩後,今年開工節奏明顯提速,下半年明確已知的還有至少一到兩個項目啓動。國信證券更是預測今年特高壓開工條數有望達到8條。

這在宏觀層面體現得更明顯。根據國網規劃,2023年預計覈准“5直2交”,開工“6直2交”,特高壓直流開工規模爲歷史最高值,特高壓投資有望超過1000億元。

“大家等得太久了”

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徵求意見稿)》,未來將加速發展特高壓工程和配電網智能化。“十四五”規劃投資將向配網側傾斜,投資佔比有望提升至60%以上,特高壓產業鏈上下游有望高度受益。

中信證券方面指出,建議持續跟蹤“寧電入湘”“隴東-山東”“哈密-重慶”等特高壓項目的進展情況,預計2023年至2024年,特高壓工程有望迎來新一輪建設高峯期,產業鏈訂單需求有望隨之保持旺盛。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上一輪特高壓的投資高峯還是2015—2017年,之後的這些年都比較低迷。產業上下游的企業對這一輪空前的投資規模和項目數量很期待,都在積極準備,多傢俱備特高壓業務的上市公司都在積極關注“寧電入湘”項目的招投標工作,“畢竟大家等得太久了”。

特高壓直流輸電用陽極飽和電抗器、電力電容器等產品的供應商賽晶科技(00580.HK)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截至目前公司參與了38個500千伏及以上的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其中800千伏及以上的特高壓直流工程有22個。今年電力電容器中標了“隴東-山東”項目,中標金額達7461.39萬元,其他訂單也在推進和簽訂中。“自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國產自主研發開始,我們就參與其中,爲特高壓‘中國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多款關鍵性創新產品。”

市場預期推動板塊上行

興業證券回顧歷史指出,市場預期推動特高壓板塊上行。2014年5月16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通知》,其中包括5條特高壓直流工程和4條特高壓交流工程。消息釋出後,市場對特高壓行業前景抱有信心,認爲行業性機會顯現,可作爲2014年重要配置,推動特高壓板塊上行。2015年爲覈准高峯期,因爲大盤暴跌,影響特高壓行情的顯現。2016、2017年爲特高壓投運高峯期,市場預期與反饋均高於大盤。

2020年,特高壓成爲新基建戰略的重點投向領域,國家電網調高了其投資規模,覈准、投運速度加快。2021下半年,“三交九直”規劃傳出,進入新一輪的特高壓建設和投資週期,市場預期推動板塊上升。2022年1月,國家能源局正式提出“三交九直”特高壓規劃項目,達到新的峯值。

海通證券研報,爲了匹配新能源的大比例接入,特高壓建設會是持續的進程,是電網重點投資方向之一,預計對核心設備企業的業績增長形成持續拉動。

隨着今年以來基建工程項目的頻繁開工和積極推進,特高壓板塊上市公司也迎來了不錯的業績表現。Wind數據顯示,特高壓概念板塊有35只個股,目前有16只個股公佈了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13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但同時,興業證券指出,因爲特高壓建設的週期特殊性,相關公司業績兌現具有延遲反饋的特點。2023年多條特高壓線路將開始招標,2024、2025年產業鏈企業有望迎來業績兌現高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