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參考報

當地時間7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年度外部部門報告顯示,2022年新興市場經濟體遭遇20年來最強勁的美元升值衝擊,美元走強導致這些經濟體資本外流、進口價格上漲、金融環境收緊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這份報告的最新研究顯示,去年美元大幅升值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比小型發達經濟體的影響更大,部分原因是後者的匯率制度更靈活。研究表明,與全球金融市場力量相關的美元每升值10%,新興市場經濟體就會在一年後面臨1.9%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產出下降,這一拖累預計將持續2.5年。與此同時,美元升值對發達經濟體的影響則要低得多,其GDP在一個季度後的下降幅度達到0.6%的峯值,而這種影響在一年內基本消失。

根據這份報告,在美聯儲爲遏制通貨膨脹而大幅加息的背景下,2022年,美元實際有效匯率上漲8.3%,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本身就存在高通脹等弱點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遭遇了更大的本幣貶值壓力,而大宗商品出口經濟體則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遭遇了信貸供應惡化、資本流入減少、貨幣政策收緊和股市大幅下跌。相比之下,在發達經濟體中,更靈活的匯率能夠通過本幣貶值吸收部分影響,而且在通脹預期較爲穩定的前提下,適當調整貨幣政策也有利於緩解美元升值的負面影響。

據報道,這份報告的作者在博客中解釋稱,更穩定的通脹預期能支撐貨幣政策反應的自由度。在本幣貶值後,如果通脹預期穩定,一個國家可以實施更寬鬆的貨幣政策。結果是實際產出的初始下降幅度較小。相應地,匯率制度更靈活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匯率快速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往往經濟復甦也會更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新興市場國家通過發展國內金融市場來降低借貸對匯率的敏感性,從而轉向靈活的匯率制度,同時致力於改善財政和貨幣框架,以幫助穩定通脹預期。

自2022年3月開啓本輪加息週期以來,美聯儲已連續10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00個基點,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快的加息步伐。今年以來,美聯儲放緩了加息步伐。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下週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加息25個基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美元佔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已經降至58.36%,是1995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多國專家認爲,美國濫用金融霸權給世界經濟帶來動盪不安,“去美元化”成爲越來越多國家的現實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