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舒琳 見習記者 王詩涵

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產品正式開閘,半年多來,各大基金公司對養老投資持續發力,個人養老金基金規模迎來大幅增長。最新數據顯示,華夏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易方達基金在產品規模上暫時領先。回顧二季度的操作,多隻基金產品大幅調倉,靈活調整股債倉位,並更加重視組合結構調整。

規模大幅增長

上半年,個人養老金基金迎來規模爆發。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151只養老FOFY份額合計規模已超過50億元,相較於2022年底的統計數據增長超過一倍。

值得關注的是,分管理人來看,“龍頭”已悄然出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華夏基金旗下個人養老金基金規模已超過9億元,興證全球基金、易方達基金旗下個人養老金基金規模超過6億元,工銀瑞信基金則超過5億元。

上半年,有7只基金實現1億元以上的規模增長,47只基金的增長規模在1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其中,興全安泰積極養老目標五年Y實現規模增長3.44億元,增幅約1.69倍;華夏養老2040三年Y緊隨其後,半年來規模增長2.82億元,增幅約1.29倍。數據顯示,共有111只基金實現1倍以上的增幅。

不過,目前,個人養老金基金在規模上仍然分化明顯。截至二季度末,規模最大的兩隻個人養老金基金——興全安泰積極養老目標五年Y、華夏養老2040三年Y,規模分別達到5.49億元和5.01億元。華夏養老2045三年Y、中歐預見養老2050五年Y、易方達匯誠養老2043三年Y規模均超2億元。但與此同時,還有57只基金規模在1000萬元至1億元間,80只基金規模不足1000萬元。

業績方面,儘管上半年市場較爲震盪,但由於個人養老金基金大多爲穩健型、均衡型產品,大部分取得正收益。上半年,151只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中,102只收益爲正,其中15只收益率超過2%。

靈活調整倉位和結構

從資產配置來看,養老FOF對股票的配置普遍較少,截至二季度末,151只個人養老金基金中,僅有65只直接持有個股,其中13只股票倉位超過10%。此外,共有40只降低了股票倉位。

林國懷管理的興全安泰積極養老目標五年,爲一隻積極型的養老目標基金,其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中樞爲70%。該基金前十大持倉中依然有不少權益基金。截至二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倉基中,共8只權益產品。相較於一季度末,林國懷小幅增持了大成高新技術產業股票、博時標普500ETF(QDII),小幅減持了國富中小盤股票、興全合潤混合,創業板ETF和朱雀產業智選混合則新進入前十大重倉基。

回顧二季度的操作,林國懷總結,二季度持續維持權益資產的倉位略高於權益配置中樞,保持黃金ETF、QDII基金的穩定配置比例;繼續降低組合中偏價值風格的基金的配置比例,同時增加成長型基金的配置比例;隨着AI相關主題的快速上漲,適度降低了組合中在該領域配置比例多的基金品種。

知名基金經理楊喆管理的廣發安裕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股票倉位降低了6個百分點,前十大重倉基金依然均爲債券基金,包括9只長債基金和1只中短債基金。在季報中,楊喆表示,從4月開始,該基金逐步將權益類資產的倉位降至中樞以下,減少權益類資產的波動給組合淨值帶來的影響。6月期間,則適當增加了權益類資產的倉位,行業和板塊保持分散化配置。

蔡錚、劉兵管理的交銀養老2035三年,股票倉位也降低5個百分點,不過,前十大重倉基金中,對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的配置增多,共佔據五席,包括交銀定期支付雙息平衡混合、交銀數據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國泰大健康股票、交銀新生活力靈活配置混合、景順長城價值邊際靈活配置混合。在季報中,基金經理表示,二季度靈活調整了股債倉位和資產內部結構,考慮到權益市場波動率已持續下行至歷史較低水平,且存量資金博弈下結構性機會仍存,因此繼續保持相對較高的權益倉位,更加重視組合配置結構調整的節奏。其配置思路仍是緊密跟蹤市場主流配置方向,適當偏向景氣趨勢向好的板塊。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