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21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了上半年我國外匯收支數據情況。“上半年,我國外匯市場韌性較強,主要表現爲人民幣匯率預期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銀行結售匯均呈現順差格局。”王春英說。

上半年,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銀行結匯11325億美元,售匯11307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8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銀行代客涉外收入30259億美元,對外付款29792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467億美元。

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首先,跨境資金流動相對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上半年,涉外收支和銀行結售匯都呈現順差格局。其次,外匯市場主體交易行爲總體理性。第三,人民幣匯率預期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是穩定的,較好適應了外部環境調整變化,凸顯出中國外匯市場日漸成熟、韌性增強的特點。”王春英說。

面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在服務企業管理匯率風險方面,國家外匯局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首先,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持續開展關於企業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傳工作。近期編寫了案例集,針對不同的匯率風險場景,用案例的方式普及如何運用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第二,引導銀行建立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制。上半年,國家外匯局對銀行開展了服務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專項評估,推動、引導銀行總結和借鑑過去好的做法,將其內嵌到銀行自身的經營管理和服務展業中。第三,持續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前一段時間我們做了大量調研,欣喜地看到企業對於匯率風險中性的認識在增強,能夠比較好地使用衍生產品工具管理匯率風險,比較嚴格地執行套保操作,科學評價套保效果。”王春英說,國家外匯局會和銀行、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一起努力,採取多種措施幫助企業有能力有條件管理自己的匯率風險。

國家外匯局有效服務企業科技創新,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由於淨資產較少難以進行跨境融資的情況,2018年起,國家外匯局陸續出臺政策,在9個省市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便利高科技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去年5月,國家外匯局將試點企業範圍擴大到專精特新企業,試點範圍也由過去的9個省市擴大到了17個省市,覆蓋了全國80%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截至目前,享受到這個便利化額度的企業平均每家借外債的規模是596萬美元,平均利率是2.64%,顯著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下一步,國家外匯局將進一步擴大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範圍。

對於下半年外匯市場的走勢,王春英表示,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中國經濟會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對外匯市場的支撐作用將提升。從外匯市場來看,我國外匯市場的調節能力和適應性顯著增強,可以有效緩釋外部衝擊風險。從外部環境看,美國的通脹水平高位回落,疊加高利率可能加大經濟衰退風險,市場認爲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美元持續走強的動力減弱,外部環境將會邊際改善。

王春英說:“這些年,外匯管理部門成功穩妥地應對了多輪次外部衝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經驗,也不斷豐富和完善市場調控的措施和方法。我們有基礎、有實力、有信心維護中國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堅決防範匯率大起大落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