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儘管總資產規模已超過萬億,但中原銀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該行股價走勢持續低迷,並連創歷史新低。截至7月20日收盤,該行報收0.365港元/股。在港股上市銀行中股價僅高於哈爾濱銀行

與此同時,由於前十位大股東陷入債務糾紛等原因,中原銀行頻繁有大額股權被拍賣。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已有多筆大額股權在司法拍賣平臺進行拍賣,但多以流拍爲主。此外,在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該行也面臨着管理層“大換血”、資產質量、業績增長放緩等壓力。

一、大額股權頻繁被拍賣

中原銀行成立於2014年12月,由13家城商行合併組建而成,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分支機構網點覆蓋全省的省屬法人銀行。在成立不足三年後,該行便於2017年7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22年末,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和焦作中旅銀行被併入中原銀行。在第二輪整合之後,中原銀行成爲新晉總資產規模超過萬億級別的省級城商行。根據2022年財報顯示,2022年末該行資產規模成功突破萬億達1.33萬億元,新增5585.03億元,增幅72.7%。

記者注意到,中原銀行上市首日股價便破發,發售價格2.45港元/股,當日收盤價2.313港元/股。

根據股價走勢看,該行在2019年9月和今年6月出現大幅下跌。具體來看,在2019年9月前,中原銀行整體股價保持在1.5港元/股以上,在2019年12月3日報收0.99港元/股後,股價便一直在1港元/股徘徊緩慢下挫。

進入到今年6月,股價再由0.6港元/股大幅下跌至目前的0.365港元/股,僅六月跌幅就達到24%。今年以來,股價基本上跌去四成,創下A+H股中銀行股最大跌幅,總市值縮水至133億港元。

在股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原銀行股權也被頻繁拍賣。

記者注意到,僅7月已有多筆大額股權被拍賣,儘管作爲折價拍賣,最終仍以“已流拍,無人出價”告終。

具體來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人民法院於2023年7月7日10時起至2023年7月8日10時止(延時的除外)拍賣河南萬衆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原銀行3730萬股內資股,評估價爲4618.56萬元,起拍價爲3533.2萬元,保證金爲350萬元,增價幅度爲15萬元。

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人民法院將於2023年7月15日10時起至2023年7月16日10時止拍賣河南盛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原銀行5300萬股內資股。起拍價爲3581.95萬元,保證金358.2萬元,增價幅度15萬元。

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於2023年7月17日10時至2023年7月18日10時(延時的除外)拍賣河南光彩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原銀行3200萬股內資股及孳息,起拍價爲4308.48萬元,保證金500萬元,增價幅度爲2萬元。

大額股權頻繁被拍賣背後,或與股東陷入債務糾紛有關。比如河南光彩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目前爲中原銀行非境外上市內資股的第七大股東,共持有5.35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爲1.46%,在2022年3月和2023年1月申請破產重整;而河南盛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曾是該行非境外上市內資股第二大股東,彼時持股7.53億股,持股比例爲3.75%,曾將所持中原銀行5億股進行拍賣。

除股權被拍賣外,該行大額股權還存在被質押凍結的情況。該行2022年財報顯示,該行還有70.27億股內資股股份存在質押情形,佔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19.23%;另外,尚有22.84億股內資股股份涉及司法凍結。

股東債務糾紛導致大額股權頻繁被拍賣或被質押凍結,這也讓中原銀行股權結構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二、管理層“大換血”

今年4月,中原銀行組織召開幹部大會宣佈,“70後”郭浩任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而上任不足兩年的徐諾金則不再擔任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6月12日,中原銀行正式官宣郭浩正式任職董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郭浩上任前,已有多位在中原銀行成立之初便任職的高層落馬。

2022年4月,中原銀行原副行長趙衛華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監察調查和紀律審查;2022年6月,河南省紀委監委在通報中提到,該行原董事長竇榮興因違法發放貸款罪、受賄罪被“雙開”;同年6月,該行副董事長魏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河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月1日,中原銀行原副監事長賈繼紅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官方履歷顯示,新任董事長的郭浩兼具豐富的機構從業與政府監管經驗。

公開資料顯示,郭浩出生於197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連續完成了本碩博的學業後,先後在國家開發銀行政策研究室、北京市委金融工委、北京市國資委金融事務處、北京市發改委金融二室任職。

2008年,郭浩調任河南工作,短暫擔任河南省農村信用社黨組成員後,回到政府部門,先後擔任河南省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河南省政府副祕書長、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和河南省鶴壁市市長等職。

從經營層面看,在吸收合併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和焦作中旅銀行後,中原銀行2022年財報總資產規模實現快速擴張。截至2022年年底,中原銀行總資產13267.36億元,較年初增加5585.03億元,增幅72.7%。

然而,盈利能力卻沒有明顯提升,甚至營業利潤同比下滑。截至2022年年末,實現營業收入256.11億元,同比增32.82%;實現淨利潤38.25億元,同比增5.3%。2019年至2021年,該行營業收入分別爲189.35億元、193.82億元和193.60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2.06億元、33.55億元和36.33億元。

其中,2022年營業利潤同比下滑6.31%,爲43.08億元,主要系營業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大增所致。2022年,中原銀行營業費用爲102.78億元,較2021年的71.43億元同比增長43.9%;資產減值損失爲111.9億元,較上一年的76.4億元同比增長46.5%。

與此同時,中原銀行淨利差由2021年的2.13%下降至1.89%,淨利息收益率由2021年的2.31%下降至2.06%,淨息差承壓。

此外,中原銀行2022年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三項指標分別下滑1.47、0.92、0.72個百分點至11.83%、9.47%、7.98%。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接近7.5%的監管紅線,銀行資本亟待補充。

從資產質量上來看,儘管2022年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0.25個百分點至1.93%,但不良貸款金額達到131.99億元,同比增長超4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年報中披露,該行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餘額佔該行總貸款餘額的3.9%,排在所有行業中的第五位。但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均位於所有行業第二位,其中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0.18億元至269.3億元,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61個百分點至5.83%。

根據聯合資信此前發佈的《中原銀行2022年跟蹤評級報告》顯示,儘管中原銀行在河南省金融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區域競爭力較強、存貸款業務均保持較好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但該行部分行業不良貸款率偏高、個人按揭貸款佔比較高、信託及資產管理計劃投資規模較大且信用風險有所上升、盈利水平偏弱等因素對其經營發展及信用水平可能帶來不利影響。

在高層“大換血”後,新任董事長郭浩正面臨着該行業績增速放緩、資產質量承壓、股價持續低迷等多重壓力,能否扭轉局勢尚待進一步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