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消息,女足世界杯开赛三天,已经显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景象。

话题不是来自场内的精彩进球,而是场外的诸多争议"杂音"。

英格兰、澳大利亚队都对各自足协的世界杯奖金方案不满;英格兰门将抱怨球衣赞助商没有给门将服制作球迷版球衣;国际足联不允许佩戴"One Love"袖标,英格兰队早有对策……

这些争议,都体现了一点,女性足球运动员渴望平等。

而最大的争议点,还是钱。

国际足联已经把2023女足世界杯的奖金相比2019年翻了三倍,达到1.1亿美元,但这个数字依然是去年卡塔尔男足世界杯的四分之一。

本届世界杯参赛球员,每人都能获得3万美元,即使小组没出线。

但问题是,国际足联会把奖金先发给各国足协,而不是直接发给736名参赛球员。

很多球员担心,钱到了她们足协手里,再发下来,可能就不是原来应有的数字了。

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表示,FIFA不是一个印钱的组织,奖金发多少,取决于赛事创造多少收入。

因凡蒂诺辩解的这个角度其实有一定道理,虽然女足世界杯影响力扩大了,毕竟还没有到男足世界杯受欢迎程度,无论是转播权收入还是商业赞助收入,还无法达到男足世界杯的水平。

但是从美国女足要求同工同酬以来,各国女足争取平等权利的行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直接。

海地女足主力约瑟夫所在国内球队情况

相比之下,中国女足待遇不差。如果横向比较的话,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踢女超联赛,其收入比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联赛都高出不少。

女足国脚的收入至少100万元人民币,有的可以达到200万。非国脚的女超主力球员年薪也能到50万元。这个薪酬水平,只有女足英超勉强能跟上。而世界范围女足平均年薪1.4万美元,也就7万多人民币。澳大利亚女足联赛很多球员都不是纯粹的职业球员,她们在训练比赛之余还必须去打另外一份工,以补贴家用。

所以,很多世界杯参赛球员渴望FIFA直接把奖金打入球员账户,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踢一次世界杯,几乎就相当于打了三年的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