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消息,女足世界盃開賽三天,已經顯現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景象。

話題不是來自場內的精彩進球,而是場外的諸多爭議"雜音"。

英格蘭、澳大利亞隊都對各自足協的世界盃獎金方案不滿;英格蘭門將抱怨球衣贊助商沒有給門將服制作球迷版球衣;國際足聯不允許佩戴"One Love"袖標,英格蘭隊早有對策……

這些爭議,都體現了一點,女性足球運動員渴望平等。

而最大的爭議點,還是錢。

國際足聯已經把2023女足世界盃的獎金相比2019年翻了三倍,達到1.1億美元,但這個數字依然是去年卡塔爾男足世界盃的四分之一。

本屆世界盃參賽球員,每人都能獲得3萬美元,即使小組沒出線。

但問題是,國際足聯會把獎金先發給各國足協,而不是直接發給736名參賽球員。

很多球員擔心,錢到了她們足協手裏,再發下來,可能就不是原來應有的數字了。

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表示,FIFA不是一個印錢的組織,獎金髮多少,取決於賽事創造多少收入。

因凡蒂諾辯解的這個角度其實有一定道理,雖然女足世界盃影響力擴大了,畢竟還沒有到男足世界盃受歡迎程度,無論是轉播權收入還是商業贊助收入,還無法達到男足世界盃的水平。

但是從美國女足要求同工同酬以來,各國女足爭取平等權利的行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直接。

海地女足主力約瑟夫所在國內球隊情況

相比之下,中國女足待遇不差。如果橫向比較的話,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踢女超聯賽,其收入比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聯賽都高出不少。

女足國腳的收入至少100萬元人民幣,有的可以達到200萬。非國腳的女超主力球員年薪也能到50萬元。這個薪酬水平,只有女足英超勉強能跟上。而世界範圍女足平均年薪1.4萬美元,也就7萬多人民幣。澳大利亞女足聯賽很多球員都不是純粹的職業球員,她們在訓練比賽之餘還必須去打另外一份工,以補貼家用。

所以,很多世界盃參賽球員渴望FIFA直接把獎金打入球員賬戶,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踢一次世界盃,幾乎就相當於打了三年的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