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2日訊(記者 沈述紅) 繼6月中旬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和銀行宣佈下線基金淨值實時估算功能後,第三方互聯網基金代銷平臺在近日陸續跟進此事。

7月22日,理財通發佈了《關於暫停部分基金盤中淨值實時估算服務的公告》。財聯社記者發現,截至目前,螞蟻、天天、理財通等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均已下線大部分基金的淨值實時估算功能,僅有指數類產品保留該功能。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稱,下線基金淨值實時估值展示功能是經過了與監管的溝通,對基金產品運作不會造成影響,下線該功能後有利於減少因估算不準確對投資者造成的誤導,也有利於引導他們長期理性投資,總體上是在對行業進行規範。

螞蟻、天天、理財通下線基金淨值實時估算功能

早在一個月前,多位業內人士透露,6月16日之後,全部平臺將陸續下架基金淨值實時估算功能。隨後,多家公募直銷平臺和銀行渠道悄然下線基金淨值實時估算功能。

彼時,雪球等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也已下線這一功能,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理財通等頭部互聯網第三方代銷平臺則暫且保留該功能。

而在近日,上述三家機構終於跟進此事。其中,理財通於今日發佈了《關於暫停部分基金盤中淨值實時估算服務的公告》。該公告顯示,爲進一步優化基金產品展示,提升服務體驗,理財通決定於7月21日晚間起暫停部分基金的盤中淨值實時估算展示服務。

財聯社記者發現,截至目前,螞蟻、天天、理財通等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均已悄然下線大部分基金的淨值實時估算功能,僅有指數類產品保留該功能。

業內:對基金產品運作不造成影響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稱,下線基金淨值實時估值展示功能是經過了與監管的溝通,對基金產品運作不會造成影響。

事實上,淨值實時估算功能最早是由代銷機構開發的一個服務客戶的功能,初衷是爲了給投資者投資決策提供參考。該功能可以提升平臺活躍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特殊交易模式下的用戶恐懼,最終也可能促成更多交易。

這種模式,也即我國公募基金長期以來採取“未知價”申購贖回原則。華北一家基金公司透露,基金淨值無法實時展示,它確認需要經過多個步驟:收集基金所有持倉資產的收盤結算數據——基金公司進行內部數據處理和估值覈算——託管行復核——走報備監管部門流程。如果內部覈算和複覈數據一致則皆大歡喜,一旦有一個數據不同,就要開始耗時較長的逐個比對流程。

近年來,隨着市場對基金淨值實時估算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部分基金直銷平臺還以淨值實時估算功能展示更準確作爲賣點吸引投資者,但由此引發的爭議、投訴和信任問題也在增加。尤其是基金盤中淨值實時估算數據與實際公佈數據出現較大差異時,容易引發市場對投資風格漂移的質疑,個別投資者甚至因此指責基金經理“無能”、“亂調倉”和“偷喫”。

一家大型公募人士解釋,淨值實時估算往往並不準確,代銷平臺基於季報持倉情況和自建模型進行估值,但基金經理會根據市場情況調倉換股,估值和實際值容易出現差異,部分投資者或因此頻繁贖回和申購產品,助推追漲殺跌行爲。而部分直銷平臺宣傳的“估值更準確”,則可能涉及合規問題,直銷平臺淨值預估準確往往意味着他們未經託管行復核便披露了“不該披露”的數據,這也是基金公司火速下線這一功能的原因之一。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下線淨值實時估算功能有利於減少因估算不準確對投資者造成的誤導,也有利於引導他們長期理性投資,總體上是在對行業進行規範。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