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國企貽害無窮。但你是否能想到,最低只要花20萬元就能給企業買個國企身份,甚至刻個印章就能註冊成爲國企的子公司。冒充國企,真的如此容易嗎?

最低20萬就能買國企身份?

在電商平臺上,可以輕鬆搜到這樣提供掛靠國企服務的中介。中新財經記者在知名電商平臺上搜索關鍵詞“掛靠國企”,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可以提供“國企混改 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掛靠諮詢服務”的店鋪。

中介聲稱,可以幫忙操作讓私企獲得國企身份,但是需要付費。掛靠國企的收費標準根據不同的系統、不同層級而不同,從最基礎的二十萬到幾百萬都有。比如,掛靠某央企,成爲其二級公司收費350萬元,成爲三級子公司收費190萬元。

“最便宜的國企掛靠只需20萬元”,中介信誓旦旦地表示,掛靠成功後,一般在企業查詢平臺上會顯示企業的國企性質。掛靠國企後可以提高公司的信用,對以後承接項目有好處,還可以提高信譽,對融資也有好處。就算被查到,也可以掛靠到其他系統做平移處理。

假冒國企可以帶來鉅額利益,這種誘惑讓很多企業鋌而走險,同時也滋生了這種提供國企掛靠服務的灰色利益鏈。

中國消費者協會理事、北京市消費者法學會副會長吳景明對中新財經表示,一種身份總被假冒,是因爲假冒這個身份有巨大利益獲得,假國企以顯形或隱形方式存在,有其深刻複雜原因。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看來,“央企之所以被頻頻假冒,歸根結底在於央企背後的信用和資源優勢。”

甚至只需刻個章就能成爲國企?

假冒國企,花錢掛靠是一條路,而如果連這筆錢都不想花,還有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這就是刻個公章,通過僞造材料就能註冊成國企的子公司,堂而皇之戴上國企的“帽子”。

通過僞造公章等材料註冊成爲國企子公司,已經成爲不法分子的慣用套路。衆多央企在打假聲明中不約而同提到了這種方式。

其中,招商局集團7月14日發佈公告稱,近期有部分不法分子通過僞造公章、營業執照等方式,將企業註冊爲招商局集團的子公司,以中央企業名義開展業務,部分公司甚至從事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爲。中信集團7月4日發表聲明稱,監測到有不法分子通過僞造公章、簽字等方式將中信集團子公司北京中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信企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登記爲其股東。中國石化4月26日發佈聲明稱,集團發現有部分企業及人員通過僞造公章、提交虛假登記材料等方式,將企業註冊爲集團下屬單位出資企業。

劉俊海對中新財經表示,假國企之所以迷惑性極強,難以被發現,一方面是因爲很多央企層級架構複雜,對外投資信息繁雜。另一方面是目前登記機關對申請材料進行的是形式審查,而非實質審查,所以也就出現了假冒僞造材料一時難以查出來的現象。

不管是通過僞造材料虛假註冊,還是通過掛靠,假國企就可以搖身一變獲得國企的身份,從表面上的工商信息來看,很難發現其本來的面目。

假冒國企該當何罪?

假冒國企,破壞了市場環境,更觸碰了法律紅線。

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嶽屾山對中新財經表示,假國企借真國企名義和形象爲其背書,騙取交易相對方的信任,以便在招投標、項目合作、企業融資等方面獲得利益,但是假國企的履約能力肯定不能和真國企相提並論,一旦後續合作和履行出現重大風險,比如出現承接的工程爛尾、工程質量低劣、不能清償銀行貸款等情況,會對真國企的市場信譽和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還可能引發一定的社會風險和金融風險。

嶽屾山認爲,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僞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僞造印章的行爲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是利用假國企的身份,與其他主體簽訂合同,以非法佔有目的騙取他人財物的,還可能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合同詐騙罪。

嶽屾山指出,在企業名稱中擅自使用國有企業字號的,侵犯了企業名稱權,如果同時在相關行業開展經營活動,使相關公衆誤認爲其與國有企業存在特定聯繫,造成市場混淆的,還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爲。可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要求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爲,視違法經營額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吊銷營業執照。民事責任方面,可提起訴訟,主張停止使用企業名稱、賠償經濟損失和爲制止侵權行爲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