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尚福林7月22日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科創金融大會上表示,金融需要順應科技創新趨勢實現自身轉型發展。隨着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的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融資需求收縮。與此同時,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息差不斷收窄,大型企業客戶的利率議價能力不斷增強,銀行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開拓科創金融業務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突破自身發展困境、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尚福林表示,當前,我國的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貢獻不斷增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融合取得一定成效。與此同時,在關鍵核心技術、基礎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與先進實踐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金融有效支持全生命週期科技創新仍存在一些短板。具體看,一是科創企業特性與傳統金融風險識別緩釋手段不匹配,二是科技創新的資金需求與傳統金融供給方式不匹配,三是科技創新的盈利模式與傳統金融業務回報方式不匹配。

尚福林表示,要着力增強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能力。他建議,發展多元化多層次金融市場,支持全生命週期科技創新活動。一是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二是提高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的適配性,以投貸聯動爲突破口,健全銀行和資本市場協同支持科技創新的相關政策,比如利用銀行和理財子公司等銀行集團優勢,探索試點“信貸+股權+認股期權”的金融服務;三是引入更多長期資金,優化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養老保險、各類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參與機制。

他建議,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適應科技創新發展需要。一是提高科技創新服務的專業性,加強重點行業研究,增強客戶營銷、項目篩選、貸後管理等專業能力;二是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更多關注企業未來價值和核心領軍人才的人力資本價值,利用數字技術,精確識別分析企業真實信息,緩解信息不對稱,提高風險評估和控制水平;三是健全適應科創企業特點的考覈機制,從長期收益覆蓋長期風險的角度,在客戶准入、授信審批、風險容忍、利率定價、考覈激勵、人員隊伍等方面建立不同於傳統信貸模式的機制,改善久期管理和跨期配置。

尚福林還建議,協同發揮各方合力,營造服務科技創新的金融環境。一是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健全政府引導基金的運行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探索政府對科創企業增信和風險補償機制;二是發揮專業部門的認證作用,以及科技部門建立的科創企業、科技創新項目的打分評估機制,更好量化評價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三是發揮私募機構的挖掘作用,銀行可以增強與這類機構的合作,挖掘有投資價值的成長型信貸客戶;四是健全包容審慎的監管框架,細化落實激勵約束和盡職免責政策。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