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是科創板開市四週年的日子。

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經從最初的25家迅猛發展到546家。科創板助力科創企業做大做強,成爲資本市場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戰場。

今年以來募資額近千億元

通過一組數字,可以看出科創板做大做強做好的努力。

科創板的設立,強化了資本市場對硬科技公司的支持力度。過去四年,科創板累計IPO募資額超8500億元。今年以來,科創板募資額近千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募資額超過21億元,單家公司募資額創出新高。

科創板設立四年,營業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分別突破1萬億元、1千億元、1千億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0%、59%,居A股各板塊之首。超3成公司連續3年淨利潤均實現正增長,108家公司歸母淨利潤3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

一大批高成長股在科創板誕生。其中,君實生物-U、諾誠健華-U、康希諾等33家公司近4年營收復合增長率超過100%;諾唯贊、萬潤新能、聖湘生物等47家公司近4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過100%。

科創板已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546家科創板公司總市值近6.47萬億元,千億市值公司已經有7家,百億市值公司達到174家。千億市值公司有多家自主可控公司,包括金山辦公、中芯國際、海光信息等。

去年研發支出首破千億大關

從科創板市值20強公司的行業分佈來看,貢獻最多的行業是電子行業,合計共有9家公司,貢獻市值8574.46億元。電力設備行業貢獻度位居次席,合計4只個股,貢獻市值近3461.3億元。整體而言,科創板市值20強高科技公司雲集。

去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267億元。在高基數的情況下,科創板保持了研發投入的持續高增長,連續四年研發增速超27%。從去年研發支出增速來看,229家科創板公司2022年研發投入金額同比增速超30%,萬潤新能、安旭生物、納芯微等20家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翻番。衆多公司進入專利收穫期。截至去年底,科創板公司累計發明專利達7.47萬件,平均每家公司發明專利達153件。

科創板公司業績持續高成長,投資者也獲得高回報。截至7月20日,546家科創板公司最新價較發行價平均上漲87%,13家公司最新股價較發行價累計漲幅超500%,東威科技、奧特維、金山辦公等4家公司較發行價均漲超8倍,其中東威科技累計漲幅超過12.6倍,位居首位。13家股價漲幅超5倍的公司中,高端製造板塊扎堆,4家公司屬於機械設備行業。電力設備及電子行業同樣有多家公司在列,如復旦微電、奧特維等。這13家公司中,鉑力特近期股價創出歷史新高。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統計,截至7月21日收盤,今年以來287家科創板公司飄紅,259家飄綠。13家公司漲幅超過一倍,佰維存儲與寒武紀-U漲幅最高,分別爲379%和213%。15家公司跌幅超過40%,昱能科技、利元亨、雲天勵習-U和海優新材等4家公司跌幅超過50%。

當前科創50指數滾動市盈率不足41倍,處於歷史百分位14%以下。未來隨着業績持續兌現,科創板有望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回報。

集成電路公司佔A股同類六成

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鏈,科創板發揮板塊示範效應和集聚效應,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分別成爲科創板佈局最爲豐富、產業鏈最爲完整的兩大領域。

據統計,集成電路領域,科創板公司總數達101家,佔A股同類上市公司的六成,涵蓋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大環節的主產業鏈環節,以及設備、材料、EDA工具軟件、IP技術授權等支撐環節,形成了鏈條完整、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總數111家,重點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療領域,已成爲美國、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新能源領域,已有16家光伏企業,16家動力電池產業鏈公司,綠色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等產業鏈已初具規模。

目前已有45家科創板公司提前對上半年業績進行預告,業績預增的有31家,業績預降的有5家。

業績預喜公司中,以預計淨利潤增幅中值統計,共有12家公司淨利潤增幅超100%;淨利潤增幅在50%~100%之間的有12家。晶科能源預計淨利潤增幅最高,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增幅中值爲326.48%;阿特斯、復旦張江預計淨利潤同比增幅中值分別爲312.50%、280.68%,增幅位列第二、第三。

分行業看,上半年淨利潤增逾50%的科創板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醫藥生物等行業。

文/本報記者  劉慎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