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 李豪悅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下午6時30分,暑期檔總票房已突破106億元。雖然觀衆觀影熱情高漲,但今年暑期檔投資最高的國產大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以下簡稱《封神第一部》),卻面臨着可能無法回本的窘境。

往前回溯,2017年5月份,烏爾善宣佈拍攝奇幻史詩電影《封神三部曲》,投資高達30億元,計劃2020年上映。彼時,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表示,三部連拍以及30億元左右的投資在中國影史上都是第一次。

一位影評人向記者表示,“一般電影的回本線是成本的三倍。如果投資30億元,需要票房達到90億元以上才能回本。”據悉,電影開拍前,《封神三部曲》監製江志強對該電影的票房目標是100億元。

2023年7月20日,推遲三年進入院線的《封神第一部》終於上映。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下午6時30分,上映四天後該片票房成績爲3.5億元,片方分賬1.24億元。貓眼數據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成績或爲15億元。上述影評人表示,平均來看,《封神三部曲》一部的投資在10億元左右,若按15億元的總票房計算,片方不可能回本。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上映之前,北京文化曾披露公司在《封神三部曲》中的投資不高於13億元,投資比例爲不高於70%且不低於20%。2021年,北京文化爲分散投資風險、緩解流動資金壓力,以各2億元的價格,將3部封神系列影片各25%的份額進行轉讓,回籠資金6億元。

若《封神三部曲》無法達到預期,北京文化的業績將雪上加霜。公司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收入分別同比下降50.19%、30.01%、63.75%。

“從行業目前的現狀看,大手筆投資電影是兵行險招。”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記者表示:“大投資未必有大收益,國內有很多前車之鑑。例如,2014年上映的《太平輪》以及2016年上映的《長城》。但也有正面案例,比如《流浪地球》系列。”

張毅表示,電影投資主要用於三方面。一是技術和拍攝,二是演員成本,三是營銷費用。此前《流浪地球》成功的關鍵在於技術上的展現和創新性。

“《封神三部曲》使用了許多新人演員,技術和營銷的投入佔比可能更高。”前述影評人如是說。

相關文章